​郭汝瑰:我党的红色特工,深受老蒋信任,关键时刻却率部起义投诚

郭汝瑰:我党的红色特工,深受老蒋信任,关键时刻却率部起义投诚

1949年12月10日,已经退守台地区的蒋介石收到一封加急电报,上面写着:郭汝瑰率领部下起义投诚,迎接解放军入川。

这一消息气得蒋介石暴跳如雷,忍不住破口大骂,此时他才明白,自己如此信任的属下,竟然是潜伏多年的红色间谍。

1907年,郭汝瑰出生在四川一个落败的书香门第,郭家祖上出过不少大官,他父亲也是颇有才名,可惜清末取消了科举制度,父亲的愿望落空了。

可能是因为壮志未酬,父亲经常在家中议论时政,尤其是喜欢抨击当时北洋军阀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郭汝瑰自小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对政治、官场有独到的见解。

1925年,18岁的郭汝瑰高中毕业,却对自己未来的道路难以选择,父亲想让儿子学医,而郭汝瑰自己受到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想选择工科。

与此同时,郭汝瑰的堂兄郭汝栋当上了川军师长,他选拔了一些青年军官去黄埔军校学习,觉得自己的小堂弟挺适合从军,便来询问他的意见。

学医、学工还是从军?郭汝瑰此时毕竟还是个18岁的青年,一时决定不下。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管是科学救国还是实业救国,都无法从根本上拯救国家,最终郭汝瑰决定去黄埔军校学习,他的军旅生涯也从这里正式开始。

郭汝瑰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带着部分心腹去了南京,军校里留下的政治教官大多是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郭汝瑰阅读了李达、陈独秀等人的著作,意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他想要加入我党。

但因为他是军阀郭汝栋的堂弟,身份比较敏感,组织上告诉他要考察一段时间后才能决定。

1927年,郭汝瑰即将学成毕业,在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主持黄埔军校校务的吴玉章认为,蒋介石下一步很有可能会进攻武汉,四川军阀杨森已经与其同流合污。

出于大局考虑,吴玉章希望郭汝瑰和傅秉勋两人,能说服郭汝栋出兵阻止杨森,之所以派他两人去,是因为郭汝瑰是郭汝栋的堂弟,傅秉勋则是他的妹夫,有了亲属关系,自然好说话一点。

然而,当郭汝瑰两人风尘仆仆赶到四川后,郭汝栋只是假意答应了他们,私下里却早已向蒋介石效忠。

被蒙在鼓里的郭汝瑰留在了郭汝栋的地盘里,到处发表演讲,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和政策,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为。

1928年5月,经共产党员袁镜铭牵线,郭汝瑰加入我党,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此时郭汝瑰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

郭汝栋投靠蒋介石后,思想日趋反动,他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其中就有郭汝瑰的恩师李蔚如。

对此,郭汝瑰自然是义愤填膺,再加上他以前反对蒋介石的一些表现,使郭汝栋怀疑自己这个堂弟是共产党员。

毕竟是亲戚,郭汝栋也不想对堂弟下手,于是就强行把郭汝瑰送到日本留学,因为事发突然,郭汝瑰根本来不及与我党通信,就这样失去了联系。

在日本,郭汝瑰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压和歧视,这更加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

“九·一八”事变后,郭汝瑰愤而退学,回国后进入中国陆军大学深造,并且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西安事变”后,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郭汝瑰终于等到了为国而战的时机。

经引荐,他加入了国民党军队,由于有勇有谋、见解独到,很快得到了上级陈诚的器重。

淞沪会战中,郭汝瑰面对数十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仍然临危不乱,率领手下与日军拼杀7天7夜,8000多人的队伍最后仅剩2000人,阵地却成功保住了。

经此一役,郭汝瑰成为全军有名的战将,让那些以为他只是个文弱书生的人刮目相看。

到了武汉会战时,蒋介石等人本打算听从德国顾问的建议,在武汉构筑环形工事,做好死守的准备,但这一方案却遭到郭汝瑰的质疑。

他认为:军队应该利用武汉的山地优势,与日军正面作战,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即使失败了,也不会造成重大伤亡。

郭汝瑰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与会人员纷纷赞同,陈诚也认为这一建议甚好,于是指定郭汝瑰重新部署武汉战役的作战计划。

结果真如郭汝瑰所料,武汉战役国军因为采取了外围作战,没有造成重大损失,郭汝瑰也因此受到陈诚的另眼相看,不仅升了官,陈诚还把他推荐给了蒋介石。

在抗日战争中,郭汝瑰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了陈诚、薛岳等人的重用和肯定,立功无数,逐渐从陆军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官进入了国民党政权的上层,成为蒋介石心目中的军界精英,深受信任。

到了1945年,郭汝瑰已成为掌管全国各军师编制、装备的军务署署长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可以说是位居国民党上层了。

然而,平顺的仕途并没有让郭汝瑰多么高兴,因为此时他发现日本虽然投降,但我国离他想象的样子还很远。

自从成为国民党高层,郭汝瑰经常与许多军政要员接触,长期下来,他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黑暗现象愈加不满。

比如,郭汝瑰担任暂5师师长,在这之前,他以为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中失败主要是因为装备落后和指挥失误,然而郭汝瑰亲自接手队伍后才发现,这个暂编师实际上只有3000多人,却为了吃空缺谎报成7000多人,这让郭汝瑰震惊的同时深感失望。

另一方面,在国防研究院任职时,郭汝瑰终于有时间完整地阅读孙中山先生的著作,他发现蒋介石从来没有实行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现在国难当头,前线战士浴血杀敌,身处大后方的达官显贵却在勾心斗角,过着奢靡的生活,大发国难财,壮士前方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另外,在日本还没有正式投降时,蒋介石就急不可耐地采取更加露骨的反共方针,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还未结束,蒋介石就已经在盘算着之后的内战了。

郭汝瑰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肯同流合污,他的工资仅够一家人的正常开销,有时甚至还要靠亲戚接济。

为了心中的操守,郭汝瑰安于清贫,然而国民党内的种种现象却让他绝望不已,他意识到新中国的希望还是在我党这边,认清现实后,郭汝瑰开始找机会与我党恢复联系,最终见到了董必武。

董必武告诉他,相比起去延安,郭汝瑰继续留在国民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这样,郭汝瑰成为了我方的高级情报工作人员,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我军秘密提供了许多核心的军事情报。

有时,蒋介石这边刚结束会议,当天我党就已经拿到了全部重要情报,正因如此,我党才能抢占先机,先发制人,可以说郭汝瑰为我方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郭汝瑰受命制定作战方案,并送给蒋介石审批。

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看到这个方案,解放军就已经收到了消息,有了这位红色间谍的帮助,淮海战役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是我军取胜。

然而,郭汝瑰的举动也引起了一个人的怀疑,这个人就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

早在解放战争前期,杜聿明就开始怀疑郭汝瑰了,起因是有一次杜聿明去郭汝瑰家里做客,发现郭家的沙发竟然缀满了补丁。

杜聿明心想,此人如此清廉,做派不像国民党,倒像是个共产党,于是杜聿明向蒋介石提出了自己的怀疑,没想到蒋介石听后非常生气,训斥道:“难道我们堂堂政府的官员,只要不到处捞银子,就是共产党员吗?我政府中就不能有廉洁的人吗?”

事实证明,杜聿明的直觉是准确的,淮海战役失败后,杜聿明还是觉得郭汝瑰不对劲,但碍于郭汝瑰是蒋介石的嫡系,没敢继续质疑。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在退守台地区之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西南地区,于是特意把自己的心腹郭汝瑰派去四川,希望他能积蓄力量,伺机配合反攻。

1949年12月10日,郭汝瑰发布《起义告官兵书》,率领部下起义投诚,接受我军改编。

自己深信的心腹,竟然是潜伏多年的间谍,远在台地区的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气得破口大骂,然而他却已经无力回天了。

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享年90岁。

消息传到台地区后,郭汝瑰昔日的同僚几番辗转,托人寄来了一封信,上面却什么也没写,这封“无字天书”让郭家人摸不着头脑,直到多年后才解开了谜题。

原来,当年郭汝瑰与同僚们分道扬镳时曾说过“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封没有文字的信就是暗含了这个意思。

说到底,郭汝瑰和许多军人一样,他们的目的都是保家卫国,无奈立场不同,只能互相对立,但彼此是可以理解的,这封“无字天书”虽是白纸一张,却具有深重的意义。

相关推荐

​郭姝彤:演员不该给自己设定尺度丨演员新势力

​郭姝彤:演员不该给自己设定尺度丨演员新势力

109

郭姝彤:演员不该给自己设定尺度丨演员新势力 叮咚 每周【演员新势力】! 准时上线! 我们专注发掘影视圈未来 表演新星。 一分钟,预见未来。 第70期,好姐姐 郭姝彤 郭姝彤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