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那句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是哪两个字?爱过的人才知道
陈奕迅的歌曲《十年》粤语版收录在2002年,他是2003年唱的国语版。我听到这首歌,并且印象极为深刻,应该是在2004年。
初时,《十年》是男女双方恋爱时,男孩子唱给女孩子的温柔情歌,那时,对音乐不通的孩子们,不知道陈奕迅是谁,通过这首《十年》,认识了情歌小王子陈奕迅。
那时,第一句: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我难受,不清楚是哪两个字,听着听着,许是分手两个字。因为后面有提到“也不过是分手”。随后音乐脉络屡清,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就知道,那两个字,是分手。后面的后面,只是循环记忆的方式,没有刻意去读懂歌词的本意,但听到这首歌,就觉得这首歌是你的。
而后,学生时期的吵架,矛盾,小纠缠,都会带上耳机,听这首歌,那时的手机,还是小型翻盖的,听着听着,觉得自己伤心了,或是长大了。前半段的享受,后半段的泪流,是爱情中的造作,也是娇柔。
重又和好,重又纠缠,这首歌每每被拎出来,都是一次伤,一次泪落,初识时的惊喜若狂,像歌词里写到的一般,已逃之夭夭,落入滚滚红尘,全无影踪。
那时,我们都在想,十年,多么遥远,远到遥不可及,十年,我们岂不老了?我们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一边回忆浪漫,一边面孔狰狞,一边握手拥抱,一边赌咒输赢,一边希望一个人好,一边希望一个人不好;
谁也不曾想,未到十年,四年就已了。真正的了结。四年后,分手。
每每说分手两个字时,都在颤抖,而后都在回旋,分手许是成了孩子们讨价还价的一种武器,然而,真正说出分手时,其实是不会颤抖的。
四年间和四年后,《十年》不断在音乐节上斩获奖项,听着听着,从最初的浪漫到后来的悲欢夹杂的伤心,到一遍也听不下来的浮躁,到最后,不愿再听及,提及,又一转眼,十年,真的过去了。
第一个十年,一个人会问一下,十年了,是不是很快?一人回答,我们还是朋友,还可以问候。那时,或许还在为情人沦为朋友而遗憾,相互祝福,说是可以互相惦念和关照的朋友。
十五年时,知道那句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万上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即便懂了,一人和另一个人也没有发信息,告诉彼此,问候彼此。
第二个十年过去,成为了通讯录里不会再联络的“朋友”, 那句“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也会笑一人那一年的执着,也会苦笑另一人那一年的通透。
那两个字,到底是什么?
是分手吗?与其说是两个字,更像是一种诀别的态度。一种选择人生不再是两人同行的诀别和舍弃,一种内心告白自己,不再需要对方的一种宽慰。
是分手吗?与其说是两个字,更像是一种告别的方式。与过去道一声珍重,与过去的另一个人说一声再见,为现在的自己找一种爱自己的方式。
如果,有人曾给你唱过《十年》,证明你们曾经在那个年代,珍惜过,爱过,在意过彼此,如果有人曾给你唱过《十年》,证明你曾在那个年代里,开心过,体会过幸福,很幸运;
《十年》后,可能再不会体会那种无以言说的感受,包括快乐与忧愁,但时间让你留下这首歌的记忆,胶片上,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故事,有无数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