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为什么会禁?这部电影被雪藏了整整5年才上映
2013年,赵薇以处女作《致青春》打开了中国青春电影的大门,以怀旧青春为主基调,赚得盆满钵满。
而同年另一部同样讲述青春的电影,却因探讨少年内心迷茫与恐惧,讽刺社会“听话式”教育与伪善,而被雪藏了整整5年,直到2018年才终于在电影院上映。
这部电影就是《狗十三》。
《狗十三》是不是很像《狗13》,而它的英文翻译更有趣,“Einstein and Einstein”(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十三岁少女李玩(张雪迎 饰)给狗取的名字,表面上说的是李玩的两条狗,实际上则是暗喻李玩与爱因斯坦一样的命运和遭际:被冷落、被遗弃、被驯服。
一
因父母离异,父亲又有了新的家庭,李玩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因喜欢天文物理,李玩在学校报了物理兴趣小组,却因不能加分,而被父亲和老师逼迫,改成了自己毫无兴趣的英语兴趣小组。
或许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分数比喜好要重要得多,不能加分的喜好好像也没必要去培养。
去了英语兴趣小组的李玩闷闷不乐,为了缓和自己与女儿的关系,父亲买了只小狗送给李玩。没有问女儿想不想要,喜不喜欢。
喜欢物理的缘故,李玩给小狗取名叫爱因斯坦。一开始的李玩并不接受爱因斯坦的存在,而在相处过程在,李玩渐渐爱因斯坦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一样不受人待见,被人冷落。
李玩喜欢吃面,心情好了她还会喂爱因斯坦吃面。但她不知道小狗是不会吃面的,也没有问小狗喜不喜欢,只是一个劲的说:“吃啊,可好吃了!”
父亲对李玩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而李玩对爱因斯坦的口味喜好,又何尝不是一无所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李玩和父亲是一样的,都以关心的名义,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一次意外,爱因斯坦走丢了。而把爱因斯坦当成唯一情感寄托的李玩,发了疯似得寻找,而父亲不仅不帮忙,还说她是在瞎胡闹。
为了不让李玩再寻找下去,继母给她带来一条新的狗,并骗她这是爱因斯坦。但李玩很快就认出这不是爱因斯坦,三番五次请求父亲陪自己再去找狗,但一大家子纷纷指鹿为马,认定这就是爱因斯坦。
于是李玩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了,在卧室里痛哭。在她看来,爱因斯坦不只是能陪伴她的一条狗,更是她自己。她就爱因斯坦一样,是一条即使走丢了,家人也不愿花精力去找,随时随地可以被取代的狗。
在父亲的软硬兼施的家庭暴力下,李玩试着去妥协了。她不再去贴寻狗启示,也接受了假爱因斯坦的存在,不再坚持所谓的真相和事实。
她会跟假爱因斯坦一块玩,平静接受自己有个弟弟的的事实,努力学好英语,只希望父亲能陪自己去看场天文展览。
而“学乖”后的李玩并没有如愿以偿,父亲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没能陪她去看展;狗又咬了弟弟,后妈要求爸爸送去狗肉店。
这次的李玩没有大哭大闹,只是哀求父亲不要把狗送去狗肉店。但和上次一样,依然没有人在意她的感受。
李玩再次看到了那个孤独无助的自己,原来这世上的很多事都不能如意,人生总是如此艰难,不光只有童年如此,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
李玩开始明白所谓真正的大人,就像她问表姐的那个单词“hypocrisy(伪善)”。大人所谓的“懂事”“听话”,其实就是要“伪善”。
于是她不再哭不再闹,得知假爱因斯坦死后,会对父亲说声谢谢;在酒桌上面对狗肉,也会为了避免大家尴尬,而面不改色的吃下去;遇见心心念念的真爱因斯坦时,也只是假装不认识,若无其事地走到无人角落,再放声痛哭。
二
《狗十三》不仅让每个人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也让每一位成年人看到自己的当下和自己的家庭。《狗十三》折射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中国式教育。
在许多中国家长眼里,骂你是恨铁不成钢,打你是为你好,逼你做不喜欢的事是因为爱你。
他们从来不会关心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只关心孩子成绩好不好,听不听话。
而听话懂事的小孩,往往都是被逼出来的。
就像李玩一样,一开始的她会因为去英语兴趣班而发脾气;会不顾父亲劝阻大晚上去找狗;会狠狠拆穿大人合起伙来的欺骗。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打!
一个巴掌就足够让人清醒。打多打怕了,自然就听话了。无声大哭一场后,第二天就长大了。
被驯服的李玩在与爱因斯坦再次偶遇时,只是假装不认识,庆幸“还好它没认出我,没有扑过来。”
走到无人角落痛哭的那一刻,李玩终于变成了那个“听话”、“懂事”的大人了。
三
全是大人的错吗?
电影里的父亲不爱自己的女儿吗?我想他是很爱的。
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说的那样,“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的童年也是“打是亲,骂是爱”过来的,也是被打压被驯服过来的,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去爱人,更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大人的世界也是充满艰辛与无奈。
为了工作,李玩的父亲只能在酒桌上点头哈腰,恭维溜须,强迫女儿敬酒。
在被女儿问“你和我妈是怎么开始的”时,情绪崩溃,失声痛哭。
而在嚎啕大哭之余,也不忘捂住女儿的眼睛,不让她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
父母与孩子从来不是什么敌对关系,他们爱你,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爱你。
四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谈到“当父母再婚对象你不喜欢时,该不该阻挠?”时说:“如果大人和孩子有一方要去克服障碍和适应的话,那一定是大人。”
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童年的幸福感是影响一生的。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被父母逼着听话的孩子,终究又学着父母的样子,告诉比自己更年轻的:要懂事。
每个孩子都该有自己的性格与喜好,别磨平了他们的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