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这热搜别想撤掉
本周 Sir 最期待的新片。
当越来越多的国产犯罪片,把背景搬到东南亚,展示各种暴力奇观。
看似击打着现实的痛点,却又与真正的现实议题隔绝。
终于,有国产电影对准了这环绕我们身边的," 水很深 " 的事——
热搜
Trending Topic
今天的世界,活在热搜里。
谁 " 爆 " 了,谁刷屏了,谁被上热搜了,我们几乎每天都被这样的信息占据着。
但。
一个通过热搜呈现到我们眼前的世界,真实吗?
导演忻钰坤。
将现实题材与犯罪悬疑结合的好手。
一部成本仅 170 万的《心迷宫》,从 First 影展走向大众。
紧接着的《暴裂无声》,豆瓣 8.2,国产同类型中的佼佼者。
新片《热搜》,能不能继续发力?
看完后,Sir 坦白说感觉不如前作风格强烈。
但放在今天的环境中也绝对值得一看——
网络热搜让我们感觉到了自己在行使监督权。
但再轰轰烈烈的热搜,又能多大程度上撼动现实?
你看到的,往往都是 " 话语权 " 想让你看到的。
01
两个恶人
忻钰坤的故事,往往一开始就带上了灰色与血色。
双方都不是善茬。
陈妙(周冬雨 饰)。
知名自媒体 " 妙不可言 " 主编,无底线网络大 V。
西装,红唇,冰美式。
野心勃勃,唯利是图。
为了蹭热点,用激烈极端的文章把 " 校园霸凌者 " 张小穗(张煜雯 饰)送上热搜。
结果,网络暴力蜂拥而至,张小穗被逼得跳了楼。
陈妙的流量带了血,怎么办?
她应对自如,调转枪头开始声讨网暴的网友,还找到张小穗的母亲黎美玉(师悦玲 饰)录了段煽情视频。
成功再次收割一篇 10W+。
赚了钱还贷养家是大事,至于事实真假、道德评判则与我无关。
在颁奖台上,陈妙满面春风,将流量为王的价值观奉为圭臬。
岳鹏(袁弘 饰)。
陈妙公司的金主,恒世集团的高层。
雪茄,手表,金丝眼镜。
陈妙想要把公司做大,向恒世集团提出增资的请求。
岳鹏则传达了老总的意思——
你们得证明你们公司的价值。
什么价值?营收比,行业影响力,还是粉丝数量?
往后看,商业版图庞大的恒世集团,其实在乎的不是一个小小自媒体能为它赚多少钱。
愿意投钱,是看中了它的——
工具性。
让你说什么就说什么,掌握了话语权,影响舆论风向。
而 " 张小穗校园霸凌 " 的新闻,当初就是岳鹏要求炒起来的。
校园霸凌只是掩人耳目的水上事件。
背后是豪门饭局,恒世集团投资创办职业学校是假,以学校为名 " 选妃 " 是真。
一个个从贫困山区来到城市求学、渴望改变命运的女孩,却成为了被端上餐桌的 " 佳肴,名义上的奖学金不过是封口费罢了。
自以为玩弄舆论的陈妙,也只是被资本利用的舆论工具。
她的爆款推文和随之引起的网络暴力,成为压垮张小穗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张小穗呼救的声音,彻底淹没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舆论洪流里。
陈妙要以身入局,发声还张小穗一个清白。
而岳鹏,则不得不威逼利诱,拼命去掩盖真相。
一个良心发现的舆论操盘手,一个一黑到底的资本家。
谁的手段能更狠辣?
02
一场战争
《热搜》的思路是对的。
以类型片的结构,在陈妙和岳鹏的斗法过程中,揭开互联网的一重重内幕。
自媒体也是 Sir 的本行。
不能说完全真实,但可以说导演和编剧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也是国产片对网络法则最深入的一次展示。
与以往的悬疑片不同。
真相一开始就直白告诉你了。
悬念是,陈妙要如何将这真相大白于天下。
没有直接证据,她只能动用她作为一个媒体人的本事——
发推文,抢热搜。
在现实里经历过太多 " 撤热搜 ""404" 的我们,相当清楚这其中会有何阻碍。
何况她面对的是庞大的强权资本,这场互联网舆论拉锯战必是一场鏖战。
和自己公司的 " 金主 " 反着干,陈妙失去了自己一手经营的公众号,只能四处借号发帖。
可紧接着,合作的媒介统统被收买,恶意剪辑的录音被放出 ……
一波又一波危机公关被操作了个遍。
媒介权力对大众生活的支配性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要知道,陈妙也不是小白兔,她本身也是情绪引爆器,热点制造机。
这注定不是一场 " 干净 " 的战争。
为了扳回舆论。
她打出了卖惨牌——
拍一拍昏迷在床的少女,再拍一拍街头摆摊的母亲,一个底层家庭,就这样被肆意践踏。
哪怕她还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但她能利用人性——
大多数人是不会独立思考的,很容易被情绪裹挟,立场先行。
而且这次她没有选择发微信推文,而是用地方生活号,发更下沉的短视频。(不得不说,真的很懂)
刷到这条短视频的,多数都是当地人,是底层打工人和小商小贩。
很难不共情这对母女,激情转发。
《热搜》的新意在于。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正邪较量。
而是一场真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 权力的游戏 " ——善良不能仅仅是善良,善良必须比邪恶更强大才行。
双方斗法,张小穗的网络形象会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时而,她是霸凌同学的太妹。
时而,她是家境贫寒却努力、正值青春却惨遭厄运的可怜女孩。
时而,她又是抛弃尊严的拜金捞女。
吃瓜网友们如何评价,全看二人如何引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破防了。
原来我们天天上网 play,到头来只是别人 play 的一环。
热搜是可以人为制造的。
舆论是可以被引导操纵的。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是可以被利用的。
回过头来想想,张小穗事件上演的这场舆论反转剧,在生活里不更是常见吗?
一则新闻爆出,全网舆论受爆料者的导向爆发,形成高度一致的舆论极化;而新的信息突然披露,舆论迅速倒向另一边,大众的态度瞬间截然相反;新闻继续曝光,受害者人设反转,舆论风向不断转变 ……
新闻原本的面貌逐渐模糊,最终彻底消解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流中,徒留无声的水花。
太熟悉了。
Sir 甚至不用举例,你应该就已联想起了一系列事件。
就这样,围绕着这场舆论战。
影片把一个热搜背后的运营逻辑给我们解剖了个清清楚楚。
按理说,陈妙与岳鹏的这场网络舆论战并不好拍。
空对空,拳不见肉刀不见血。
但导演抓住了一个关键字:快。
为什么快?
电影没有给出解释,Sir 认为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Sir 提一个建议,剧情在这里可以强调一下热点的 " 七天效应 "。
即——
一个热点不管有多么火,七天之后就会淡出舆论视野,被新的热搜覆盖。
不信你看自己刷过的那么多热点,愤怒声讨的那么多现象,现在还能记起来几个?有多少事情还能有后续?
同样,陈妙必须争分夺秒——
错过了热搜的窗口期,这个事情将石沉大海,哪怕你最后查出了真相。
电影快节奏的蒙太奇交叉剪辑,激烈的电子音乐,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情绪氛围。
而这种氛围,恰恰是当下网络时代的一个缩影,是被裹挟在信息洪流中的网民日常。
快速、无情、盲目。
揭开这场舆论大战的表象,其实是一个无解的时代命题。
痛快尽兴的观影体验后,难掩的是那份刺痛和回味。
03
乌合之众
除了受害者张小穗、发声者陈妙、施害者岳鹏,电影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
堪称一幅网络时代的众生相。
比如。
为中年危机所困而明哲保身的何言(宋洋 饰)。
痛失爱女,却迫于生计屈服于强权的张小穗母亲。
以及。
反复出现,没有一句台词却决定着故事最终走向的我们。
普通大众,才是影片真正的主人公。
大众的言论,决定了一群女孩的命运,一个上市公司的成败。
而大众,很多时候却是盲目的。
在勒庞的理论中。
个体进入群体意味着有意识人格的消失和无意识人格的得势。
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心理群体时,人就会失去自己的个体思考,执拗、激动、易受暗示地去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网友们 " 蒙着眼睛被推着前进 ",正如新媒体时代的 " 乌合之众 "。
而乌合之众,就是这场舆论反转剧和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
张小穗事件,演变到最后已经面目全非。
作为发声者的陈妙,甚至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接受网络处决。
从小到大所有做过的事都被扒了个底朝天,早就断绝关系的无赖父亲居然也突然出现在采访栏目,对陈妙进行道德审判。
人人都想来掺一脚,在屏幕后兴奋地审判每一个人。
谁还记得那个从楼上一跃而下的年轻女孩?
探讨网络舆论的电影,《热搜》并非首部。
《搜索》围绕着一个 " 公交车让座 " 引发的网络暴力事件,荒谬可悲。
《无形杀》呈现了一场网络人肉与舆论审判下的偷情。
《热搜》的独特,就在于它的多义性。
网络舆论并非一昧被批评的对象,而是一把双刃剑。
一个细节。
整部影片,真正的主谋恒世集团的董事长王世民,没有一个正面镜头。
他或背对摄影机,或隐藏在门后黑暗里。
不动声色地掌握着一切。
直到电影结尾。
王世民的脸才出现在一篇篇推文里,一个个手机屏幕中。
这是对网络舆论力量的肯定。
正是由于舆论的力量,资本强权才最终下马,罪案阴谋才暴露在阳光下。
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是被操纵的乌合之众,但也能是发声的一份子。
通过预告片能看到。
张小穗自杀前,曾寄给了陈妙一本书。
这是陈妙当年写的书,注意这本书的名字——
《规则》。
边界与规则普遍缺失的互联网时代。
规则需要被树立,也需要被打破。
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流,多点对规则的叩问,尽量保持思考,不被操纵。
以及。
勇敢地站出来,打破那个规则性的循环。
Sir 不否认。
作为一部商业片,《热搜》工整有余,缺少了一些忻钰坤前作的生猛气息。
人物的行动也比较仓促。
但问题也在于。
早期《心迷宫》《暴裂无声》都是 " 接地气 " 的故事——
数量有限的人物,底层社会,围绕着一个简单的犯罪案件。
但《热搜》所要探讨的网络现象呢?
复杂度成几何倍数上升了——
一个网络连接了无数人,打通了底层(受害女生)、中产(陈妙这样的媒体精英)和顶层富豪。
如何将我们在屏幕上一次次的手指点击,制造出来的虚拟连接,转换成具体而紧凑的故事。
如何在庞杂的舆论风云中,理出一条核心线索。
这本身就是对编剧和导演的巨大考验。
从这个角度看《热搜》,它是国产片一次难得的尝试。
它相当四平八稳,削减了个人化的色彩。
其实也正像是我们,对浩瀚如海的互联网仍然无所适从,仍然不知从何说起。
我们为什么还要走进影院,去看这部电影?
Sir 只能说。
当看到那些早已被遗忘在数字洪流中的新闻事件,被电影重新拾起、融合、讲述,看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举动被大银幕细细解剖审视时。
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
电影不仅是镜子,而且是魔镜。
重要的不在于映照出什么,而在于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好蓝莓坏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