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孤儿事件两度反转:先是法治人性胜利,后是尚武精神高举
《格斗孤儿事件两度反转:先是法治人性胜利,后是尚武精神高举》
11月22日,曾经轰动一时的“恩波格斗孤儿事件”,被曝再度迎来大反转!——这些大凉山的孤儿们,又可以回到武馆练习格斗了!
原来,在一篇公众号文章《“格斗孤儿”事件大反转!孩子们终于有希望了》中称,“在政府的支持下,恩波格斗俱乐部获得了体校资质,曾经被‘遣送’的孩子们也将可以继续回来训练与学习,并且还会扩招生源,在12月份将有近三百名孩子来校进行冬训!他们不仅能接受格斗训练,而且毕业还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事实上,当恩波这位前武警,他所开设的格斗武馆,因招生格斗孤儿事件曝光后,自始自终就充满着不同的观点与争论:
一是合法性问题。
孤儿们从小习武,当然没有错,且是他们自愿学习,可是,恩波格斗武馆被质疑会否有两种违法情形:
其一,是否因习武而令孤儿们失去了义务教育的权利——因为,此武馆确实没有法定的义务教育资格。
其二,格斗武馆是否存在利用孤儿进行商业赢利表演。但这一问题,其本身分歧就大:何谓利用商业赢利进行表演?是否未成年人就不能通过一定的商业表演,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报酬等,这些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二是人性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更能击中公众的心坎——这会让人想起过去的时代,那些无法生存的孩子,被当作“人肉牲口”,像奴隶一样被投入格斗市场的悲惨情景。
那么,在格斗孤儿问题上,恩波格斗武馆在训练、比赛与商演中,会否一定程序上存在这种既违法、又违人性的行为呢?这也是广大吃瓜群众更为关注,和让他们牵肠挂肚于心的问题。
因此,当新闻扩散,造成了社会影响,在稳定压倒一切之下,管理部门强行让孤儿们回家,就是最初必须有的处理方式了——因为,这样才能将最大的争论焦点尽快熄灭。
这样做,事实上也回应了人们关于格斗孤儿事件的合法性与人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样的做法,监管部门就首先解决了此一事件或可能存在违法或不人道的问题。
因此说,在一个以法治与文明为追求的社会,这样做,应算得上是法治与人性的胜利了!
可是,监管部门的一刀切做法,却无法做到完全浇灭争论,这里面,有两大问题仍未能迎刃而解:
其一,一些格斗孤儿自愿留下,哭着不愿走,因为他们喜爱上了格斗,并且在这里虽累虽苦,却能吃得很好——那么,儿童们自愿参与武术类训练与比赛,这并不违法,也属于正常人性允许的范畴,这就跟孩子们从小练武术、散打、跆拳道、柔道等一样。
所以,如果解决了格斗训练的同时,也能时接受义务教育,恩波格斗馆还能公开接受监管与管理,不存在有违人性的儿童商业比赛的现象,那么,就没有人能拒绝这些格斗孤儿重返擂台训练和比赛了。
其二,中国武术格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孩子们从小练起——这是接续与培养当代中国尚武精神的源头与根基!
其实,这个问题,才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随着现当代热兵器时代的到来,过去武术存在的环境,所带来的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加之如今和平时期,国家、社会与人民对武术实战性的淡忘与轻视,造成了武术文化中尚武精神的淡化与失落。
可是,纵观中外历史,当我们的尚武精神缺失时,也就是国家与民族被动挨打时;而当我们重新祭起尚武精神,又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之日!——这并不因当代热兵器之核武时代的到来而消失。
但就像任何体育竞技运动一样,中华武术,以及中华武术基础上融合起来的自由搏击、综合格斗等,这些代表着当代民族尚武精神的象征,我们现在却明显处于落后的境地——不管是拳击、搏击与综合格斗等,我们现在都成了后来者、追赶者。
所以,要想让尚武精重新激活,并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灭的一大明珠,那么夯实格斗基础,从娃娃抓起,就成了最根本之处。
但是,有一个现象就是,历史上,中外各国,大部分强大的武者,如各类格斗项目的世界王者,他们从小大都家境困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则思变,比如,一个出场费2万美元、无名之辈的日本送酒工木村翔,何以能打败我们出场费1000万元人民币之巨的富翁级拳王呢?所以,像阿里、泰森、帕奎奥等世界拳王,包括中国第一位世界拳王、矿工出身的熊朝忠,无不是因改变贫穷,成了他们登顶拳王的最初动力之源!
因此,回到这些格斗孤儿身上,只要能如现在事件二度翻转的这样,将合法性、人性化问题解决了,让这些孩子重新走上格斗擂台,或许,我们未来的一个个拳王、格斗王,就会在他们中间出现!
而我们最为关注的民族“尚武精神”的传承问题,或许就能在此环境下,更好地得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