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母猪便秘是集约化养猪场常发的疾病之一,往往表现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降低,常有排便意愿,但排便困难或时间延长,排出的粪便较干硬,常发于分娩前后,发生率20%-35%,有的场高达60%。该病常诱发子宫炎、乳房炎等,体温升高,厌食,情绪烦躁,容易导致流产、死胎、弱仔,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
1临床症状
母猪便秘临床表现为轻者厌食,精神不振;重者拒食,精神沉郁,卧圈不起,偶尔伴有发热,所排粪便干固似算盘珠。更严重的会导致直肠黏膜破损,甚至是尿闭。临床研究表明,母猪便秘可引起母猪泌乳力差或停止泌乳。
2发病机理
母猪便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功能减慢,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肠黏膜吸收大量水分,使食物残渣越来越干燥,久而久之,粘连在肠壁上,阻止肠道吸收营养,分泌黏液,使宿便越来越硬,最终形成算盘珠样的粪便。
3发病原因
3.1疾病引起便秘
疾病诱因型便秘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如蓝耳病、急性猪瘟和弓形虫病、肠道蠕虫病等发热性疾病未能及时获得治疗,还有饲料霉变,尤其是黄曲霉毒素中毒导致的母猪便秘。
3.2其他原因引起便秘
非疾病性便秘形成的机理主要是非疾病因素导致胃肠的消化、吸收和蠕动等机能降低。
3.2.1内分泌失调
母猪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虚火旺盛、胃肠蠕动减慢引起母猪便秘,是引起母猪便秘的直接因素。
3.2.2缺乏运动
限位栏饲养表面上减低了饲养成本,但限制母猪的运动量,且增加了母猪的热应激,特别是高温季节。
3.2.3自身生理变化
母猪在怀孕后期,胎儿体积、重量增加,加大了对胃肠的压迫,影响肠蠕动机能降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极易造成母猪便秘。特别是高产母猪,比如大长母猪。
3.2.4饲料原因
怀孕母猪饲料粗纤维含量不足或过高都可能引起妊娠期母猪便秘,粗纤维含量在8%-10%最为适宜。饲料中的杂质含量过高,或母猪大量吞食褥草;日粮能量蛋白水平过低,缺乏青饲料,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也可引起体质虚弱性便秘;饲料加工不当、粒径过大亦可引起便秘。
3.2.5饮水不足
饲养管理的疏忽,母猪的饮水装置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母猪饮水不足,亦可引起便秘。
3.2.6药源性便秘
添加的主要药物种类有金霉素、盐霉素、维吉尼霉素等[5]。不合理利用抗生素,会造成母猪肠道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这种情况可占80%[6]。
4预防措施
4.1增加运动量
可采取怀孕母猪小群饲养、定位栏相结合的饲养模式,特别是在配种20天后至妊娠100天内增加母猪活动量。
4.2调制母猪日粮配方[2]
一是饲料中避免无机杂质,如砂、尘等;妊娠母猪日粮中稻壳糠类原料用量不宜超过10%;严格控制小麦麸的添加比例,妊娠期日粮中只加入20%-30%,泌乳期日粮中只加入8%-10%。二是大量投喂青绿饲料。比如红薯叶、包菜、苦荚菜、莴苣、菊苣、南瓜等,增加食欲、补充天然维生素、促进泌乳、预防便秘、节省成本等。在妊娠前期,可喂青绿饲料1.0-1.5 kg/头.d;在妊娠中后期和泌乳期,可喂1.5-2.0kg/头.d。三是水量的保障不容忽视,在妊娠期间,每头每日不应少于8-12L的饮水(平均10L/头·d),在泌乳期润,每头每日饮水不应少于8-20L (平均15L/头·d)。饮水器水量流速要求1.5L-2.5L/min。四是防止饲料霉变,如加适量的脱霉剂,如麦饭石。五是饲料盐分应控制在0.3%-0.6%。
4.3合理用药
怀孕后期将浓缩料调为10%,再配合通乳料[3];微生态活菌制剂,在产前产后7-15天用;在高温季节添加小苏打和维生素C。花岗岩风化而来的麦饭石,可降低母猪饲料的棉籽饼毒性和防止饲料霉变结块,也有避免母猪妊娠后期的粪便干结的功效。
4.4其他方法
产后料中添加2-3%的蜂蜜或红糖可起到润肺、济肠、通便的效果,且可提高母猪采食量;腐植酸钠是一种新型的猪生长调节剂,又叫腐殖酸胶态离子。天然的腐植酸钠是由动物的残体分解而成,存在于泥炭、褐煤、风化煤、肥土以及塘泥中,对于农户来说,取材方便;海带因含有的褐藻胶在肠内形成胶状物质,有助于排便;大黄与硫酸钠、硫酸镁三种配合使用,也可防治便秘;饲料中添加适量鱼腥草可预防药源性便秘。
5治疗
采用海带莱菔子汤海带200-400 g,莱菔子100-200 g。供50-100 kg体重增加猪用量,猪体重增加药物用量适当增加。用法:加常水3 000 ml,煎10-15分钟,灌服或混合饲料让猪自由采食,每天1次,一般便秘服2-3次即愈,习惯性便秘连服7天。
作者:唐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