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富豪榜李水荣(10天暴涨1000亿身价一年狂赚23亿)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20年,浙江富豪阮立平公司上市,市值在10天内,直接突破一千亿。
而阮立平自己,也一跃成为970亿身价的富豪。
最难得可贵的是,面对如此巨额的财富,阮立平二话不说直接分给自己弟弟阮学平一半,也就是485亿。
遥想二十五年前,阮立平、阮学平兄弟两人还都是浙江穷小子,曾今为了买一个插座跑遍当地市场。
如今两人却双双登上富豪榜,更是位于全球富豪榜427位。
从浙江穷小子,到485亿身价的富豪,阮立平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分给弟弟485亿之后,阮立平又是否会后悔呢?
1、
1964年,阮立平出生在浙江慈溪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底下还有一个小8岁的弟弟,名叫阮学平。
村里的大人一般都比较忙碌,所谓身为兄长的阮立平,就要经常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再加上两人的年龄差,阮立平完全可以说是看着弟弟长大的。
但这却不代表阮立平小时候过得就不如意。
恰恰相反,兄弟两人小时候生活还算是吃喝不愁的。
阮立平的父母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主要还是靠种地为生。
但是架不住慈溪拥有丰富的海涂资源。
在这个年代,虽然大家对于海涂资源的利用还并不算完善,但各家还是会时养点鸡鸭、种点花。
养鸡鸭是因为可以帮自己家改善一些伙食,种花则是因为现在的浙江花卉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进场还有人来村里收花,也算是一份额外的收入。
当然,这依旧无法让阮立平一家摆脱贫困的现状,但至少能够让家人过得稍微好一些。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阮立平才能安安稳稳上学读书。
而阮立平本身读书也刻苦,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这所学校,在2000年的时候与武汉大学合并,组成了新的武汉大学。
但不要以为这个时候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就很差,实际上,这所学校还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甚至在之后还通过了“211工程”的评审。
可见,这个时候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即便不是国内顶级学府,那么至少也是国内一流大学。
如果在考虑到这个时候考入大学的难度,阮立平的前途绝对不可限量。
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1986年的时候,阮立平顺利从学习毕业,被分配到浙江水电部,在杭州一家机械研究所搞科研工作。
这个时候的阮立平如愿成为一名工程师,立志于为国家科研建设添砖添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阮立平也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科研人员。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反复无常,阮立平还是放弃了自己最热爱的岗位。
2、
与哥哥阮立平相比,弟弟阮学平就显得有些平庸了。
尽管有阮立平这个榜样存在,但是弟弟的成绩却依旧不算是拔尖。
到后来因为家里已经有了阮立平这个大学生了,也因为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就增加不少。
所以阮学平就顺利放弃继续读书,早早步入社会打工,通过自己不错的口才能力,倒是找到一个插座推销员的工作。
正是因此,阮立平对于弟弟也有些愧疚之心,在生活上多多少少都会照顾弟弟一二。
不过,这也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家庭的常态。
“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依旧是大部分家庭的主流,如果某个孩子不成器,作为父母的多少也会偏心一二。
而其他的孩子,即便心中有所不满,但是会在生活上扶持自己的兄弟姐妹。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种以血脉为纽带的家庭模式,导致家族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某个别人的拖累。
但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种模式,才能够保证大部分家族长治久安。
别的不说,如果没有弟弟阮学平放弃学业,承担起养家照顾父母的责任。
那么阮立平也无法轻松安心地完成学业。
所以阮立平与阮学平的关系,一直以来就非常要好。
有一次,阮立平正在研究室搞实验,结果插座无法承受机器的功率,一下子全部烧毁。
连累着整个研究室都跳闸停电了。
实验搞一半被中断的阮立平直接气得眼睛直冒火。
回到家后,阮立平就将此事告诉了弟弟阮学平,还拜托弟弟帮自己找几个质量过硬的插座回来。
毕竟这每次实验搞一半突然断电,这也太耽误事儿了。
阮立平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没想到弟弟阮学平却有些迟疑。
不是因为弟弟不想去做,而是市面上的插座,大部分都有问题,而且即便是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在不拆开光看外表的情况下也丝毫察觉不出来。
原来,自从1984年“下海潮”出现以来,浙江各地各种小作坊盛行。
尤其是插座这种利润高,有一定门槛但是门槛又不算高的行业,更是成为这些小作坊扎堆的行业。
但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市面上出售的这些插座五花八门,什么样式的都有。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少插座作坊开始在外形上做文章,力求迎合顾客审美,对于插座的质量就不太注重。
整个行业大环境如此,那么也别指望谁能变得清高。
那些原本制造插座的大厂,看到这些成本低、质量差的插座,依旧能够卖出很高的价格,难道还有心思搞质量吗?
按照后来阮立平、阮学平的说法:“当时每30个插座中,就有10个都是坏的。”
就算是剩下20个中,也依旧有很大一部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损坏。
在这种情况下,想找到一批结实耐用的插座就变得有些难度了。
更何况,研究所中使用的那些机器,还都是大功率机械,很多插座根本承受不了。
得知此事之后,阮立平满腹牢骚没地方发泄。
最后一咬牙一跺脚,阮立平决心自己研究插座。
1995年,阮立平贷款2万元,正式从研究所辞职,与弟弟阮学平一起开了一家家庭作坊。
而这,就是之后“公牛”的前身,也是阮立平事业腾飞的起点。
3、
此刚刚创业之初,阮立平便立下了“做出永远用不坏的插座”这个誓言。
但实际上,真正想要做到这一步,光凭那2万元钱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阮立平只能尽可能降低研究成本,选择购买别家生产好的配件,自己来组装插座。
只不过,阮立平讲那些华而不实的零件摒弃,在实用性上做出调整,尽可能让插座变得更加结实耐用。
至于外观设计方面,阮立平更是大胆舍弃“外观主义”,将插座设计简洁明了,通体以白色为主。
而这,也是之后“公牛插座”样式的最早雏形。
当然,阮立平这么设计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就是插座磨具的设计、订做,都需要有专门的师傅来完成,通常价格不菲,而且就算到之后投入生产,这种外观的制作也是需要成本。
但是阮立平如今手头并不是太有钱,不想要在这个没必要的环节增加成本。
其二,就是简洁的外观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产品质量的优点。
这在广告学上,是很常用的一种突出重点的方式。
以插座为例,大部分买插座的人只会注重三个方面:价格、质量、外观。
任何插座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优势来进行宣传。
如果说有某一款插座,价格既便宜、质量又好,完了还非常好看。
那么这款所谓的“完美”插座,在顾客眼里就变得非常不可信。
因为顾客在买东西的时候,习惯性“挑毛病”,当这款插座挑不出毛病的时候,那么顾客也不会承认,只会觉得是自己还没有发现。
并对这款插座产生怀疑的目光。
“哪都好,就代表哪都不好。”
所以在这个年代大部分从事插座行业的,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顾客是什么。
厂商都是主打价格优势。
那些小作坊主打的是外观优势。
阮立平想要主打的是质量优势。
这其中,质量优势是见效最慢、最难以宣传的优势。
毕竟即便阮立平卖出去的产品没有出故障,但短时间内顾客也看不出来。
而一旦阮立平卖出去的产品出现一点问题,先前积攒的好口碑就会荡然无存。
但阮立平可不管这些,现在饱受插座质量之苦的他,迫切想要证明自己。
阮立平一方面,让自己的弟弟挨家挨户推销插座。
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以前在研究室的关系,为那些实验室、研究室提供插座。
果不其然,此举还真的将“公牛”的名声打响。
相较于普通家庭,这些实验室、研究室显然更加注重插座的质量。
而也正是有了这也专业人员的肯定之后,弟弟阮学平的推销之路变得更加简单。
很快,“公牛”就在当地打响了“质量好”的名声。
这也让阮立平、阮学平兄弟俩赚到了第一桶金。
挣到这笔钱之后,兄弟俩当即分头行动。
一方面,阮立平继续加大研究投入,进一步提高“公牛插座”的质量。
另一方面,弟弟阮学平积极扩展销售渠道,与“公牛插座”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公牛”的影响力。
在兄弟两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公牛”的规模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当地插座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大企业。
但到这里,“公牛”的发展前景基本上已经到头了。
毕竟插座行业的其他大厂,都有雄厚的资本支持,“公牛”很难从他们手中抢到份额。
而“公牛”发展至今,也多亏了阮学平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到现在,他的灵感也暂时有些枯竭。
如果没有其他机遇话,“公牛”撑死也就是当地龙头企业,根本不会有之后那么大的威名。
但有时候,机遇来了挡也挡不住,很快属于“公牛”的机会就来了。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各国的日子都不好过,许多国家的经济一度达到奔溃的边缘。
在开始的时候,国内倒是没有受到这场危机太大的影响,最多就是一些外贸企业订单受损,但也不是不能承受。
到了1998年,随着危机的持续发酵与时间拉长,外贸生意变得越发艰难,许多外贸企业、工厂纷纷倒闭。
堆积的订单更是迟迟没人处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悄然降临到阮立平的头上。
当时,有一家外企从浙江订制了一批价值40万元的插座。
本来这家外企是有长期合作的插座生产商,结果没想到因为金融危机,这家插座生产商破产。
没办法,这家外企只能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找来找去,最后就找到了阮立平的“公牛”身上。
阮立平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当即将手底下的工厂全部开工,足足花费20多天的时间,才将这批订单赶出来。
这次交易之后,外企对于这批插座的质量与速度都非常满意,转头就又给了阮立平20万的订单。
前前后后60万的订单,这笔钱对于阮立平、阮学平兄弟俩来说可是太及时了。
两人二话不说,就将这笔钱投入到产业扩张之上。
趁着现在因为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工厂倒闭,兄弟两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到大量工厂、设备。
有着这些工厂与设备之后,阮立平、阮学平就可以继续扩大生产,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提高就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挣到钱后又可以继续买工厂、设备,有了工厂、设备就可以继续抢占时常份额……
如此阮立平、阮学平兄弟俩的产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但是这种循环却不是永无止境的。
到了2001年,阮立平的“公牛”已经抢占了市场20%的份额,成为行业内销售龙头。
也真是在这个时候,“公牛”的发展再次停滞。
市场的总份额一共就这么大,即便阮立平再努力,到这里也就到头了。
如果想要公司继续扩张的话,那么就只能够扩展产业的范围。
像大部分公司的扩张方式,都是将自己上下游产业也囊括其中,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与自己本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自产自销。
还有一部分公司,选用的是横向扩张的方式,将与自己本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也收入囊中。
比如一些电脑公司,之后会扩展出手机业务、平板业务,虽然与公司原本产业不想管,但是在一些核心技术上都是相通的。
但这两种方式,都不是阮立平想要的。
他在成立“公牛”之初的想法,就是想要做出用不坏的插座,也不想要去搞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阮立平有一句话:“带你走向成功的东西,也必将能够带你走得更远。”
他相信自己插座行业还会有更大的前景。
而想要提升整个行业的前景,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提高技术。
在阮立平的坚持下,“公牛”并没有盲目的扩张,反而将钱都投入到科技技术上。
阮立平凭借人脉与高薪优势,挖来不少高学历研究院,立足于顾客的角度,对现有插座进行系统的研发改进。
还别说,阮立平这个举措还真的让他研究出一些门道来。
2010年,阮立平推出了冠能系列,这是在“公牛插座”原有高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性改进,通过双重防护,最大限度杜绝安全隐患,最合适普通家庭使用。
2011年,阮立平推出防雷系列,通过在插座中独创的三道防护,分别阻断雷电所带来的高压电、高电流、高热量,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客户在雷雨天气使用插座的安全性,最合适南方多雷雨的地区使用。
2012年,阮立平再次推出儿童系列,通过在插座口添加的双重保护门,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儿童贪玩意外触电的问题,最合适有小孩的家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儿童系列在实用性、安全性上的效果都太好了,所以现在即便是没有小孩的家庭,也会装上这种插座。
正是因为阮立平这一次有一次才创新,整个插座行业被抬到了新的高度。
而“公牛”也乘着推陈出新的优势,在2015年彻底奠定行业龙头的地位。
正是因为阮立平所创下的良好品质,所以在2020年“公牛”上市的时候,股价一路飙升。
仅仅十天的时间,“公牛”的市值便直接突破1000亿。
也正是这一年,“公牛”纯利润就达到23亿,阮立平、阮学平最终身价更是直接飙升到970亿。
不过阮立平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住眼睛,转头就非给弟弟阮学平485亿。
这也阮立平、阮学平创业至今的铁律,亏钱一起亏,挣来钱那就得五五分账。
或许对于阮立平来说,无论挣多少钱,都比不上他们兄弟情深。
在当年贫困的时候,一家人相互扶持,彼此依靠。
如今发达了,也互相分享喜悦,不离不弃。
阮立平能够从当年那个一心搞科研的研究院,到如今身价上百亿的行业龙头。
除了自己的能力与际遇之外,更离不开弟弟默默在身后的帮助。
打虎请兄弟,上阵父子兵。
家和,才能万事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