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狂想曲》,这部日式喜剧科幻片,看完发懵,影迷直呼看不懂
《东京狂想曲》,又名《东京!Tokyo!》,真的是我最近看的最懵的一部电影……
直到看完了都没明白电影到底讲的是啥。
这部电影的镜头画面看似表现的是日式的日常生活,却又出其不意的加入了科幻的元素。
这种很霓虹的科幻元素,是和美国科幻大片完全不同的类型。
《东京狂想曲》全片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片段,有点像巩俐和张震演过的《爱神》的结构。
它的三个故事都发生在东京,脑洞都很大。
要说第一个片段还算能看懂,但是到第二个、第三个片段,就逐渐进入到看不懂系列。
01
椅子女主
第一个片段是《内部设计》,主题是“我为什么而活”。
女主弘子喜欢摄影和艺术,她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弘子是一个物质生活寒酸,租不起好一点的房子、交不起拖车费的人。
她是那个同样落魄、没有名气的小导演阿亮的女朋友,也是他的助手和剪辑师。
他们两个开车来到东京想要追求梦想,暂时借住在好朋友(伊藤步饰演)那件小小的房间里,生活的尴尬而又无奈。
女主想要用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男主更想让她在现实世界中有抱负(解决物质上的困顿)。
有一天夜晚,在东京的路上行走的女主从脚开始,一点一点的变成了一把椅子。(这个点子很符合霓虹的脑洞)
她觉得椅子能给随时想要休息的人提供真正的帮助,那就是她能感受到的自己存在的价值。
后来,她变成的那把椅子被一个喜欢音乐、文学的人从路上搬到家里了,那正是女主内心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是第一个片段,用了人变椅子的方式,来思考 “个体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和意义”。
02
下水道怪人
第二个片段是:《merde先生》,讲的是一个下水道怪人的故事。Merde在法语中是“屎、粪”的意思。
Merde先生指的是那个右眼珠是白色、胡子是红色、手指甲是弯曲的外国怪人。
他出没于下水道,经常会从突然下水道钻出来,在东京的街道上袭击路人。
他以一种菊花为食物,以下水道为住所,他袭击路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喜欢人。
最恶劣的一次袭击是他从下水道中拿出了很多二战时期剩下的手榴弹(影片中有显示1937年的字迹),疯狂的丢向东京的人群中,造成多数人的死亡。
下水道怪人成了电视台播放的危险分子和热门人物,东京民众再走在街上都有种瑟瑟发抖的感觉。
最终,警察开始搜查全东京的下水道,顺利的抓到了下水道怪人,把他送到了法庭上的审判席上。
为他辩护的是一个左眼珠是白色的、手指甲也是弯曲的、能听得懂他说的话的法国律师。
法庭审判的结局是:下水道怪人要被处以绞刑。
但是谁也没想到,下水道怪人在本该被绞死的时候突然消失不见了。只剩下那个套上他博子的绳子还在。
消失后的下水道怪人突然间反而成了大众的偶像,人们纷纷以他的红胡子和绿色衣服作为统一标识进行偶像式崇拜。
这一波操作下来,把大家都给整晕乎了。
下水道怪人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生活方式来说,他住下水道的生活是和东京大众截然不同的;就种族来说,他是少数的外国人,不像生活在东京的大多数是日本人。
那个为他辩护的律师,在现实社会中是和大众的生活接轨的,但是他左眼的独特白眼珠和长到弯曲的手指甲为什么和下水道怪人是一样?
让人感觉到费解的是,律师居然能听得懂下水道怪人的话,他们两个人之间能相互无阻碍的交流。
毫无疑问,律师和下水道怪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他们代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是个体的另类生活方式?种族主义?还是反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讲真,这个真看不懂了……
03
独居宅男
宅男文化也是日本现代文化的一种代表。
第三个片段是《战栗东京》,是以一个独居了十年的宅男为第一视角展开的。(一看到战栗这个名字立马就想到了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那首歌。)
他不工作、不社交、不出门,日常生活靠爸爸寄来的钱来订外卖。
他十年来第一次出门的原因是因为:他第一次抬头看到的那个经常给他送外卖的女孩离职了,但是他对那个外卖女孩动心了,他想再次见到外卖女孩。
这个片段中,出现的两次地震有很特别的意义。
镜头展示的第一次地震是宅男第一次抬头看看到了外卖女孩的脸那次,原本整洁的家开始摇晃,物体开始掉落。
外卖女孩那一次在给宅男送外卖的家里晕倒了。
宅男意外发现了女孩胳膊上有好几个开关键,情急之下他就按下了那个管理开关机的按键,女孩立马就好了。(霓虹的科技感这不是盖的)
外在的地震,比较明显的对照着宅男内心的剧烈波动,而且还是关于爱情的。
镜头展示的第二次地震依然是和外卖女孩有关的。
宅男找到了外卖女孩的家,劝说她不要一直宅在家里,这个时候,整个街道都开始震动。
地震一开始的时候,原本空荡荡的街道,一瞬间出现了很多原本宅在家里的人。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宅男内心对“宅“的动摇和冲破。否则,他也不会对那么多宅在家的人感到吃惊,更不会劝说外卖女孩不要宅在家里。
当地震刚刚停止,宅男拉住了女孩的时候,按下了她胳膊上的“love”键。
接着,地震又开始了,但是女主的脸上是带着笑的。
这里,理解成女主内心也有了爱情的感觉会比较合适。
这个片段,表达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社恐现象,一个是爱情。
宅男一出门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社恐的人们都宅在家里不出门。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让机器人来送外卖。
这里的镜头有对应到现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社交的社会里,然而现在的社会里,已经有很多年轻人表现出了“社恐”的状态。
人们厌倦社会上的很多虚伪和假面的社交,更愿意宅在家里待在自己的小世界。
个人与社会的社交联系,呈现出一种相互连接又相互矛盾的状态。
加入了爱情元素和地震的加持,也许是为了重点突出社交的必要性。毕竟谈恋爱是需要和对方沟通、交流的。
这个片段中有一个很美的画面:宅男从家里出门来到大街上,背后出现的那片阳光照耀下的绿色植物,很像夏天恋爱的感觉。很日系很干净。
难怪,第三个片段是全片最甜最浪漫的。
看完之后觉得最好看的是第一个片段,感觉最费解的、最看不懂的是第二个片段。
看了一个看不懂的电影,还真的是有点奇怪啊。
谁要是看懂了,赶快给我讲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