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老照片:80年代大学生,气质和现在不一样
提到中国的名牌大学,无论按哪种标准,有两所大学是永远不会缺席的:
那就是著名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早在清朝的1898年就创立了,到1912年才改名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过,当时的北京大学校址在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并非如今的海淀区校址。现在的燕园北京大学校址,是民国时期的燕京大学校园。
如今,在各种版本的大学排行榜中,综合实力第一的,要么北京大学、要么清华大学。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来说,清华大学数量在北京大学之上。
论工科实力,清华大学远胜北京大学;论文科、理科综合实力,北京大学远在清华大学之上。
本文要展现的老照片,是北京大学80年代的大学生风貌。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哪怕是专科生,都是天之骄子,更不用说顶级名牌大学了!
80年代的大学生,个个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怀抱济世之志!既有崇尚西学,以科学报国的高材生;也有复兴传统文化,志在返本开新的骄子……
80年代的大学生,喜欢读《理想国》、读李泽厚的美学、读冯友兰的哲学。他们不关心一己之利,而是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现在的大学生,和80年代的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现在的大学生,不喜欢高谈阔论,却把注意力放在技能学习、放在如何找高薪工作、考托福雅思……他们把太多的精力,专注在自己个人的未来,被批评为“精致的利己者”,导致出现很多乱象。
下面,让我们回味一下80年代北京大学老照片,当年的理想主义者,后来都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让我们为那一代学子致敬!
80年代,5位大学生在蔡元培校长像前合影。北大校长很多,但以蔡元培校长最著名。
北京大学物理楼,理工科以男生为多,几位罕见的女生在楼前走过。
左边这位学长,怎么看都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王传君扮演的吕受益。
80年代的宿舍,设施十分简陋,当时也没有空调。
宿舍虽然简陋,但北大学子对生活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读书不易,7个男生就有5个戴眼镜。
80年代的北大女神,亭亭玉立,如此动人。
80年代的北大宿舍,原来当年的大学宿舍,是可以男女生串门的。
80年代的北大学子,还穿着绿军装,却已经开始跳流行舞蹈了。
当年在宿舍吃西瓜的两位高材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工作了,退休了没?
三位穿着略显“土气”的学子,在塞万提斯雕像前。
未明湖的冬天,积冰很厚,是北大学子的娱乐园。尤其是南方学生,从未见过这种场景。
80年代的中国,流行传统武术,北大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练功,只为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比武搏击。
80年代的中国,打领带是一种身份和气质的象征。虽然现在看略显土气。背后是教学楼,虽然不高,但真正的大学,大师多、大楼少。
80年代的北京大学教室,窗户和桌子十分简陋,但没有闲聊、玩手机的同学。
北京大学化学系84级5班英语剧剧照,满满的年代感。
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的同学,当时的衣服还比较土气。
一位身材苗条的女生,在单车棚前拍了一张留影。
四位北大女生在校园合影,当时使用的是傻瓜胶片相机。
80年代的北京大学食堂,环境比较一般。
80年代的北京大学宣传栏,穿着时髦的女大学生在驻足观看。
80年代的北京大学年轻学子,正在排队做什么。
1987年教师节,84级学生们去看望自己的老师。
80年代的北京大学学子们,在假山上叠成6排,来了一张充满个性的合影。此方法很危险,也不文明,请勿模仿。
以上就是北京大学80年代老照片,展现了四十年前的大学生风貌。如今他们大多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正在怡养天年,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