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曹植的洛神赋据传说就是为甄宓写的!(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子建创作的辞赋名篇,这首赋虚构了他与洛神的相遇,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同时,尽善尽美的“洛神”女神是谁也产生了疑问。
其一
认为指的就是曹丕的妻子甄氏,据说甄氏美艳绝伦,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就曾因为目不转睛地直视甄氏而被曹操罚做苦役。甄氏和曹子建相处过一段挺长的时间,那么曹子建是否会突破伦理道德对甄氏有所仰慕,日久生情呢?
甄后死的那年,曹子建去洛阳见到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子建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
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子建。曹子建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子建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子建心里想的念的是甄后,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就改做《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受曹子建与甄氏的悲剧的影响,故老相传,就把甄宓认定成洛神了。
其二
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而且曹子建和甄氏并不是恋爱的关系。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
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子建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反对洛神即甄氏说。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
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子建仅13岁。曹子建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不可能就对年长的甄氏产生爱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
《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曹子建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第三
《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曹子建任鄄城王的前一年,作下这首。是他对自己的无奈的叹息。
第四
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他的品质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其三
认为指的是他先前离开的爱妻。《三国志》中有注,崔氏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有悖于当时连年战争下艰苦朴素的社会风气。因此,崔氏在曹子建二十五岁时被赐死。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子建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之后好多年,曹子建都没续正室。
《洛神赋》,其实是曹子建怀念当年与妻子一起经历的美好的时光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绝不似由想象。其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是模拟崔氏心理描写,虽然处于阴间,但心里还是想念着他。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匏瓜本是一个整体,如今分而无匹,牵牛织女本是一对,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很适合说明的是曹子建与崔氏,而来形容甄氏实为不妥。
洛神赋中的情书的人物是谁,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我更希望的是,指的是曹子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什么千秋霸业,君临天下不出数载就会变成过眼云烟,唯有亲情,才能流传万古,恒久不灭。要说放荡不羁的曹子建在乎的是天下,我更相信他珍视的,是那一份刻骨铭心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