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覆灭在哪一年(清王朝是什么时候被推翻的)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翠亨村人。父亲达成务农,还学过裁缝、当过鞋匠。家境不裕,迫得中山的哥哥孙眉到檀香山去垦荒。
孙中山本人,十二三岁也只得到哥哥那里去念书。在檀香山,他的见识广阔了,加之,幼时耳闻过太平天国的故事、目睹过帝国主义的压迫,渐渐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大志。
01、恢复中华!革命党汹涌澎湃
19岁时,孙中山到香港求学,中法战争暴露出的清朝腐朽卖国情况,使他开始定下了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决心。不过,此时的他仍寄一线希望于朝臣。光绪十九年(1894),29岁的他,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回到翠亨村,写了一份《上李鸿章书》,到上海拿了王韬的信去天津,想通过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见李,劝李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想到李鸿章根本不接见他。
甲午战争爆发后,他于是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宣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甲午之后,孙中山到香港,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战斗口号,并于10月(1895)举行了广州起义。失败后,去日本、英国、美国,进一步联络海外志士。
光绪二十二年 (1896) 10月11日,在伦敦,清朝驻英公使龚照瑷派人绑架并囚禁了孙中山。
还租了船、钉了木箱(笼)阴谋将他押运回国领赏,孙中山靠了使馆清洁工人、英人柯尔的送信,他在香港学医时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得知,多方搭救,才使他脱险。
历经磨难后的孙中山,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奔走于德、法、比(利时)、美、加(拿大)等国,光绪二十三年 (1897)东达日本。
第二年底,粉碎了清朝驻日公使李盛铎的劝降阴谋,光绪二十六年(1900) 7月,发动和领导了惠州起义。
孙中山的斗争并不孤立,他的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 (1903-1905)间,国内外的革命团体、革命报刊,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出来。
1903年, 国内外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保皇立宪理论也受到了广大国人的抨击。章炳麟在上海《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公然骂光绪皇帝为小丑;
18岁的邹容在《革命军》 这本小册子中也大声疾呼“嗟乎,嗟乎,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
还有个28岁的湖南新化人陈天华,在他的《警世钟》、《猛回头》的书中,不仅高喊出推翻清朝的口号,而且满怀信心地描绘出革命后的美好景象: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生。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光绪三十年(1904),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在江、浙一带组织了“光复会”,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湖南组织了“华兴会”;后来,刘静庵、张难先等在湖北组织了科学补习所。
光复会的口号是“黄河溯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莫使满胡留片甲,轩辕神胄是天骄。”华兴会更计划在十月发动长沙起义。
光绪三十一年(1905) 8月20日,在廖仲恺夫妇、吴玉章等同志的推动和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等的协助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联合组成了!
它的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十月里《民报》的创刊号上,孙中山先生更将它发挥为三民主义:
推翻清朝,并不排斥满人——民族;打倒君主政体,建立民主政体——民权;解决社会(土地)问题——民生。
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后,康、梁保皇党的《新民丛报》 已经没有读者而被迫停刊;而全国人民为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已达二百余次了!
由革命党人领导的起义,影响较大的,有萍乡、浏阳、醴陵、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钦州、廉州、镇南关、云南河口、广州(新军)等起义。
1907年7月,秋瑾与徐锡麟密谋在浙、皖起义,事败牺牲。秋瑾被捕后坚贞不屈,只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
7月15日凌晨,这个年仅32岁的女同盟会员,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秋瑾不但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巾帼英雄,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女诗人。
12月的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自率领群众,与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人相持了七天七夜!
宣统二年(1910),孙中山在庇能(槟榔屿)召集会议,决定由黄兴到广州、谭人凤到武汉准备再次起义。
会后,又在香港设立了统筹部(由黄兴负总责),下分出纳、秘书、储备、调度、交通、编制、调查、总务八课。
随后,黄兴又在广州建立了30多个机关,决定于宣统三年(1911) 4月14日,由先锋队(敢死队)八百人(原定五百人)分十路进攻督署、水师行台、督练公所、旗界、警署等,尚有四队(每队五十人)分攻他处。
不料清朝的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已有知晓,戒严、封锁。
不给新军(已受革命党影响)军械,几经犹豫,黄兴才于27日下午五时半仓促发动起义,只有四路响应。黄兴率领百人直扑督署,张鸣岐凿墙而逃至水师行台,黄率部进攻他所,到双门底,遇上温带雄率领前来响应的防营军数百。
起义军相约:戴白臂章。而温部想先赴水师行台提张、李,之后再戴臂章。黄部不知,误以为敌,方声洞举枪击毙温,两部互相射击,黄兴伤折三指,敌人得以无恙,而起义宣告失败,同志牺牲颇多(黄花岗72烈士只是其中的主要骨干),黄兴化装逃往香港。
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它恰如孙中山所说:“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恰好,4月11日,清朝又宣布铁路国有,22日,大买办、邮传部长盛宣怀更与英、美、德、法四国签订出卖川汉、粤汉路权的借款合同,原来投股经营的商民于是沸腾起来,川、粤、湘、鄂商、民,成立了“保路同志会”,请愿、抗议。
四川代表刘声元跑到北京求见载沣,不准入门,跪在地安门拦舆,又被抓进步军统领衙门,释放后想见奕劻,被解回原籍。
京中商、民大哗,四川商、民也于7月1日罢市。朝廷命川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率兵镇压,端方带走了湖北大部军队开赴四川“格杀勿论”。
这就不仅给革命人民的革命情绪火上加了油,而且,也给湖北的革命党人造成了革命的可乘之机,一场最后推翻清朝的大起义终于爆发开来!
02、武昌起义,终结封建王朝!
在浩瀚奔腾的长江中游,坐落着武汉三镇。
宣统三年八月十八日(1911年10月9日)下午,汉口俄租界宝善里三十三号的屋里,共进会、文学社的负责人孙武,正为武装起义赶制炸弹。刘敦重走进屋来,吸起香烟,火星掉进配药面盆,炸药爆炸,孙武面部受伤,屋内硝烟滚滚。
俄国领事、巡捕闻讯赶来,搜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印、九星旗、告示、函件和起义骨干名册,又将前来办事的数人捕了,连夜交洋务局转送江汉关道,旋送设在武昌城的清朝湖北总督衙署。
总督瑞澂,早就听说革命党人要起事,饬统制张彪等严加防范。这天下午三时,张彪就派人在小朝街和十五协西营门外抓了20多人,连杂货店老板杨玉山也没放过。现在,俄国领事又送来这些人证、物证,瑞、张等就更凶相毕露了。
10月10日天一亮,瑞澂便下令将彭楚藩等三人,推出制台衙门斩首,其余被捕者一律收监严讯。他还下令关了武昌城门,按所获名册逐个逮捕革命党人。
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只好约定再不拖延,当夜坚决起义,攻打总督衙门,推翻清朝专制政府。
总督衙门在城西南角,与配有机枪六挺的八镇司令部只隔一条马路,周围还有旗兵三营、巡防数营、教导队(宪兵)一营拱卫。
革命党人只在新军中有大影响,但新军不是调到四川镇压起义,就是派到外地和城外驻防,在关了城门的武昌城中,新军很少,且无弹药。
为了防止新军得到弹药,瑞澂等早就加强了对设在城东南角楚王台的军械所的看守。
夜幕降临了,当夜在军械所值班的,是工程营左队队长吴兆麟。吴兆麟是日知会的干事,他手下的士兵,晚七时开始擦枪装弹。
工程营后队排长陶启胜是个反动家伙,见此情景,喝令“左右与我绑之”,话音来了,被击身亡,八镇八营后队队长熊秉坤听得动静,立率40余人奋起,正式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者和守军战士们一起,涌入军械所,打死了反动军官阮荣发,抢走了所有子弹,选吴兆麟为总指挥,汇聚到楚王台西南的凹地中,派同志四处联络发动、割断敌人电话线、催促城外炮队响应。
驻扎在武胜门外的21混成协的工程队、辎重队,也行动起来,拖炮入城了。他们击退了追兵,由中和门直入楚王台。
这时,新军中其他一些有志者也纷纷赶到,吴兆麟在群情激昂中发表了“与满清势不两立”的讲话,并宣布了各项革命纪律,下令炮击督署。起义军的炮弹,划 破夜空,尖锐地呼啸着,从中和门城楼飞向督署一带。
总督瑞澂,被大炮吓得心惊胆战、不能自主。他身边有个统领叫陈得龙的,护着他从后围墙穿了个洞,钻了出去,由文昌门往外,躲进了楚豫兵船,随后又躲到德国租界去了。
统制张彪,也不比瑞澂强多少。他命令司令部反抗,没想到机枪全成了哑巴(零件早被革命党人林楚翘卸走),他只好跟马弁和四姨夫人躲在文昌门公馆里,连自己司令部来见他的职员也不敢接见。
夜12时,天下起了小雨,四周更是漆黑一团。起义军战士从王府口摸到督署后侧,浇了几桶煤油,给炮兵点起了示意的火光,楚王台和蛇山的大炮,就将大批炮弹准确地倾泻到督署中。
11日天将晓时,起义军占领了督署。张彪见大势已去,打发了家眷之后,领着残兵逃出了城。
起义军奋战一宿又一晨,终于拿下了武昌城。城墙上,遍插了白布做成的旗帜,有的大旗上,还写着“兴汉灭满(指清朝政府)”的大字。
晨九时,各营都到楚王台下听编。大家公推吴兆麟为首领,吴兆麟为了扩大号召力,还是一心争取黎元洪来挂帅。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卒业,甲午战后受张之洞器重,为清朝服务于广东、湖北,训练过新军,访问过日本,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委任为21混成协统领,并兼管马、炮、工程、辎重各队事。宣统二年(1910),曾镇压过江陵
饥民暴动,撤过倾向革命的队官潘康时的职,开除过大批革命士兵。
武昌起义爆发之夜,黎元洪曾下令追击起义炮兵、亲自坐镇41标3营,亲手砍杀了吴兆麟派来劝他支持起义的人。
只在蛇山上也响起炮声的时候,他才逃到黄土陂的刘文吉家,向刘文吉交代了家产后事。
吴兆麟之所以要争取这样一个人,不光是因为他们曾是参谋学堂的校友,主要是因为黎的地位较高,是块有用的招牌。
起义军去找黎,黎刚好派挑夫挑了三个皮箱要逃。起义军把他接到楚王台,吴兆麟下令全体官兵向他举枪致敬。
但是,这个早就换上了长袍、外套马褂的协统军官,却劝吴道:“你万不该与革命党共同革命……请你快叫大众各回各营。”
在场的起义军官马荣一听大怒,拔刀要砍黎,吴喝止,又劝黎:“请统领出来维持大计。”黎还是默不作答。
下午1时40分,吴兆麟召集各界代表到谘议局开会,极力荐举黎元洪为起义军统领兼湖北都督。黎再三要求回家一趟。
有个叫李翊东的起义军官,把黎训斥了一顿,而大家也决议:以谘议局为军政府,称中国为中华民国,下设参谋部、军务部、政务部、外交部,并设招贤馆,正式举起了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的大旗。
12日晚,军政府电请孙中山早日回国,电催黄兴、宋教仁速来湖北。
13日,军政府又以黎元洪的名义,发了《布告全国电》、《致满清政府电》以及宣布清廷罪状的檄文,号召”颠覆恶劣政府,建立共和国家“。
同日,起义军炮兵击退了楚豫等清舰的反扑。
14日,清政府派来镇压起义的河南新军也表示“赞成革命”。
而黎元洪,待在谘议局前楼东端的房里,竟绝食抗议两天了。黎的表现,激起了革命同志的义愤,陈磊、甘绩熙二人带着手枪对他讲:“现在是民国了,你若尽忠民国,你就是开国元勋,你若尽忠满清,你就该早天尽节,二者必居其一。”
黎元洪这才表示:“我决心与你们帮忙就是,你们说去辫子,我早就赞成……你们明日叫个理发匠来将我的辫子割去就是。”不久,他也喊起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口号来。
至于清朝朝廷,11日以前还下诏嘉奖瑞澂呢,11日忽闻武昌失守,要员们才齐集庆亲王奕劻府中商讨对策,除了派陆军、水师前去镇压之外,还宣布京中各王府加岗守卫、禁止夜间演戏,实行宵禁。
15日起,大臣王公们更纷纷挤入“大清银行”提取所存现银,转存入外国银行。有个亲贵更买了20万元的金块准备逃亡。
市面扰乱了,米价也涨到11两一石了。
清朝后期的腐朽统治,给全国布满了干柴。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马上燃成了推翻清朝的燎原之势。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之间,湖南、陕西、江西、山西、安徽、江苏、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山东等省,都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
清朝的统治开始土崩瓦解,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行将寿终正寝了!
03、清帝逊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武昌事起,国内外反动派马土便想起大刽子手袁世凯。英国公使朱尔典多次拜访奕劻,叫他重新起用袁世凯。
10月14日,朝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奕劻还派人拿了自己的亲笔信去请他出山。
袁世凯一月里以“足疾”被免职后,虽然曾穿了蓑衣、戴了斗笠,持篙立于船尾,叫人给拍照,并将照片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表示自己不再过问政治,但他实际上一天也没有停止政治活动。他耳目四置,观听动静,又频繁交结,暗示自己并不甘于寂寞。他还写诗道:
昨夜听风雨,披蓑踏翠苔。
人来花已谢,借问为谁开?
楼小岂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底!
如今,刚满52岁三天的他,见奕劻一伙只叫他作为湖广总督前去武汉,他当然不干。他于是诡称自己足疾未好,又头眩心悸、痰喘作烧, 请求缓行。直到27日,朝廷因警报迭至,只好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各路兵马,并于30日下了“罪己诏",承认以前“用人无方,施治寡术”,发誓愿意“实行宪政”之后,他才于30日动身南下。
11月1日,袁世凯拿下汉口。
原想带着溥仪逃往承德的隆裕太后,立即批准奕劻等贵族内阁的辞呈,诏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认为时机已到。
13日回到北京,16日就公布了由自己的党羽、老朋友组成的新内阁的名单,罢了载涛军谘大臣之职,夺了载沣禁卫军权,把溥仪、隆裕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11月16日,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23人在上海开会,决议民国定都武汉,以黎元洪为大元帅。27日,又在汉口租界开会,颁布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三章(21条),规定大总统有统率军队、决定外交、任命部长之权。
12月2日,革命军彻底击败南京江防营统制、顽固派张勋,张率残部渡江退至浦口,革命军占领南京,临时政府决定迁都南京。
袁世凯深知武力难于镇压革命,清朝又不得人心,于是便一方面恐吓清廷,逼迫清帝退位,一方面要挟欺骗革命党,从和谈中捞取个人好处,攫取革命果实。
组阁之前,袁世凯即派道员刘承恩去劝黎元洪罢兵,黎不许;组阁之后,袁世凯又派刘承恩与张春霆去俄租界,求俄国驻汉口领事敖康夫当中间人,劝黎罢兵,又遭黎的拒绝。
11月26日, 袁世凯又跟英使朱尔典策划,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促黎和谈。 27日,冯国璋攻下汉阳,袁世凯于30日电令停止攻击,调冯返京,留段祺瑞督军,派其子袁克定监督,还是想法和谈。
12月2日,革命军攻占南京,袁世凯通过隆裕太后逼迫摄政王载沣辞职,完全将大权抓在自己手中。他又把曾因刺杀载沣而被抓的汪精卫从监狱里放出来,叫儿子袁克定跟他结为兄弟,派他南归促使和谈。
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瓦解革命,稳定地继续侵略中国,在朱尔典劝朝廷和谈之后,日、美、德、俄、法等国公使,也深表赞成。
袁世凯于是乘机密奏道:如不和谈,“万一挫败,敌临城下,君位、贵族岂能保全?外人生命财产岂能保护?"
隆裕太后在外人和袁世凯的劝说和恐吓下,终于12月8日同意派唐绍仪作为代表,去上海和革命党的代表伍廷芳谈判了。
唐绍仪是广东香山(中山) 县唐家湾人,父亲巨川是上海茶叶出口商,叔叔廷枢曾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总办,本人曾留美。
甲午战前就跟袁世凯是 老搭档,袁世凯从朝鲜逃回时即指派他代替自己的职务,后来又跟着袁世凯到山东一块儿镇压过义和团。
12月18日,这位内阁全权代表一到上海,就放出口风说:“若推举袁世凯为总统,则清室退位,不成问题。”。
同时,一面向朝廷报告:革命军势力很大,倘若开战,北军万难取胜;各国公使都希望和平解决;伍廷芳力言必须实行共和,请朝廷早定大计。
唐绍仪代表袁世凯进行的危辞哀诉和恐吓,使隆裕太后抱了溥仪直哭。只是在唐的属员许鼎霖说革命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易于击破,因而,揭发了唐的恐吓手法之后,亲贵们再次请战之时,袁世凯才被迫撤了唐的代表资格。
不过,袁世凯又对亲贵和太后说:要略定局势,需要1200万两银子。当时,朝廷每年亏空5400万两,哪得来这1200万两?
袁世凯于是胁迫亲贵们交出自己的存款底簿,隆裕太后也只得献出内努黄金8万两。
但是,敲诈得到巨款的袁世凯却并不下令打仗,而是通过作为自己私人代表的唐绍仪和活跃在革命党中的汪精卫等,继续为自己争取利益。
12月29日,由美国经法国返回祖国的孙中山被公举为临时政府的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宣统三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并提名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等九部部长,宣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汪精卫恼羞成怒,对孙中山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
最终,孙中山在汪和其他一些人的围攻下,只好不仅同意与袁议和,而且于2月16日表示:只要清帝逊位,宣布共和,他本人即可以正式辞去总统,让给袁氏。
袁世凯见自己夺权已有把握,就一面公开说进攻实有困难,一面密奏隆裕太后,继续恐吓其早点让清帝逊位。
隆裕太后乃于1月16日召集御前会议讨论:溥伦、奕劻主让,溥伟、载沣反对,而宗社党头子良弼则密劝训练皇室亲军发动暴动倒袁。
恰好当天,袁世凯在王府井丁字街三义茶店楼下的街上,遭到了北方共和党人杨禹昌等人的炸弹袭击,卫队长袁金镖等十多人当场炸死。
袁世凯从覆车中爬出乘马逃脱,从此称病不露面。但为防备良弼,他却密召亲兵入卫,待机而动。
有个四川籍的同盟会员叫彭家珍的,对顽固派良弼恨之入骨,决心刺杀他。1月26日,彭穿了整齐的军服、佩戴了漂亮的腰刀,冒充良弼的好友,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乘了马车到西城红罗厂良弼的寓所去谒见。良弼不在家,彭到夜间才返回。不意在归途中碰上了良弼的马车。
彭高喊“赉臣(良弼的号)”,调转马车就跟了回来。良弼到了家门口,下车就上台阶要往里走,彭匆匆下车投出炸弹,炸断了良弼的左腿,彭也伤了头部当即死亡。第三天早晨,良弼才苏醒,但中午就死了。
良弼身为皇族,又留学过日本,学过军事,组织了宗社党,在皇室中算是少壮派,现在,他死了,皇室要员更是没了灵魂。而袁世凯的部下段祺瑞,又联合了28员战将,从湖北打来电报,请改共和,并请让袁世凯作为全权代表和南方对话。
隆裕太后只得在2月1日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逊位,2月4日诏袁世凯与革命党商磋(实际上早已商好)条件。
袁世凯为了达到自己独揽大权的目的,草拟了优待皇帝、皇族的条件;革命党为了废除君主专制,也同意了这些条件。这些条件的精神是:
皇帝尊号不废,待以国君之礼,每年供其新币400万元费用,暂住宫中,以后迁居颐和园,宗庙陵寝及其私产,派兵保护;皇族世爵依旧,私产保护,免予当兵,享有一般公民权;满、蒙、回、藏王公的世爵与宗教信仰依旧,满、蒙、回、藏各族与汉族平等。
隆裕太后将下旨,又一次召集御前会,并叫宣统皇帝溥仪降御座以感谢“袁大臣”的优待皇室、皇族的努力,袁世凯竟又装成一副忠臣义士的样子,“惶恐颉首辞谢,伏地泣不能仰视”了!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12年即民国元年2月12日), 隆裕太后代表宣统皇帝,正式公布“逊位”诏书。
民军的起事(武昌起义)和全国的响应,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斗争,终于埋葬了统治全国267年的清朝,并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