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学会健脾胃的推拿法,让宝宝少生病更健康(附动图)
今天的文章是介绍一些健脾胃的推拿法,简单易学,在家就能操作。
有时候我给宝宝的调理方案里,除了饮食和营养素,还会建议配合做推拿。
因为小儿推拿也属于绿色疗法,没有任何伤害,和我们的营养调理理念相符,这样多方面结合效果更好。
小儿推拿法起于明朝时期,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临床应用也已经比较成熟了,很多医院都有开设小儿推拿科。
但是推拿属于日常可用的保健法,经常去找医生做也不现实,我们还是要自己学,自己在家就经常给孩子推一推,简单又方便。多掌握一门技能,也是为宝宝的健康多一重保障哦。
“脾胃为后天之本”,宝宝脏腑娇嫩,容易因肠胃功能弱导致腹泻、便秘、积食、厌食等,但是宝宝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有迫切的需求,所以要特别注重调理脾胃,保证发育。
那么健脾胃,具体用哪些穴位和手法呢,我总结如下。
一、捏脊
位置:
宝宝背面、中间的脊柱左右旁开1.5寸,下从尾椎骨(屁股处)上到颈椎。
手法:
从宝宝的屁股那里开始,一直往上捏到颈部。
把拇指放后,食指和中指放前,捏起皮肤,有一定斜度然后往前捏捻皮肤。
像蚂蚁一样往前爬,所以这个动作又叫“蚂蚁上树”。
时间和次数
最好每天早起捏一次,一次捏5趟。
前两趟从下往上一直捏上去,后三趟用“捏3提1”的方法,也就是捏2下,第3下往上提,一直到颈部。
作用:
补元气、助消化。
中医认为,脊柱两旁这一条存在人体大部分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捏脊可以正气扶元,属于养生大穴,每天给宝宝捏一捏,还能改善体质。
二、清补脾
位置:
左手拇指指根至指端,桡侧(外侧)
手法:
大人用大拇指,或者食指和中指并拢,拿起宝宝左手拇指,从指根推向指端,再从指端推向指根,来回推。
注意事项:
1、取宝宝左手即可;
2、可用大拇指,也可用中指食指一起推;
3、推法近心补,离心清,所以清补脾需来回完整推;
4、注意动作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5、推法,推的是表皮,不可用力,皮动肉不动,推的过程会有刷刷的声音才对;
6、一定要用介质(按摩油)。
时间和次数:
手速一分钟150~200下,一次推5分钟左右。
作用:
健脾和胃
三、揉板门
位置
拇指根部肉厚处,也就是大鱼际
手法:
用拇指腹,按压大鱼际肉厚的部位,顺时针揉(一般刚好大母指就能覆盖整个板门穴);
注意事项:
1、揉法和推法的手法不同,前面的清补脾用的是推法,推表皮,皮动肉不动;
而揉法需要稍微用力,带动皮下组织,揉法是肉动皮不动,但总体仍然需要特别轻柔;
2、揉的时候用自己的手腕带动,避免单纯用拇指揉,避免手指受伤;
3、一定要用介质(按摩油)。
时间和次数:
小宝宝一次揉100下,大宝宝一次300下
作用:
健胃消食
四、顺运内八卦加推四横纹
位置:
这是组合手法,两种手法一次要一起做。
内八卦:
在掌心处,以掌心为中心点,掌心到中指指根处的2/3为半径划圆,这中间有8宫,所以称为内八卦;
四横纹:
除拇指之外的四指指根掌纹处
手法:
顺运内八卦:
大人用拇指,在宝宝手掌顺时针划小圆圈
推四横纹:
宝宝掌心向上,大人用拇指横向来回搓擦
时间和次数:
每种手法一次5分钟
作用:
消积食、助消化
五、顺摩腹
位置:
腹部(小肚子)
手法:
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神阙(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不宜过重,不要求速度,但要有一定的力度。
时间和次数:
睡前做最好,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每次5分钟
作用:
促进肠道蠕动,助消化
六、按揉足三里
位置:
小腿外侧,从膝盖凹陷处(膝眼)四指距离,小指外侧有一明显凹陷(给宝宝取穴用宝宝手量)
手法:
用大拇指或者中指,对着穴位,稍加用力的按揉,频率大概每分钟150~200次。
时间和次数:
每天左右两边各做一次,每次2~3分钟。
作用:
健脾强胃。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还孩子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食欲不好,抵抗力差的孩子会有一定帮助。
以上是针对健脾胃、增强体质的推拿方法介绍,不需要全部每天都做,可选择2~3种,每天做10分钟左右,坚持即可见成效。
七、注意事项
以上就是健脾胃最常用的也是应用最多的一些手法介绍, 在做推拿前,有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按摩前妈妈要修剪自己的指甲,去掉戒指、手环等,保持手清洁和温暖;宝宝皮肤娇嫩,一定要用介质再做推拿,以免伤到皮肤,介质可以是专用的婴幼儿按摩油,也可以用茶油、橄榄油等;在宝宝哭闹、过饥过饱的情况下都不适合(饭前后至少间隔半小时)推拿时间和频率都很灵活,就看家长的时间和习惯了。如果宝宝脾胃特别虚弱,建议定个改善计划,坚持每天做10~15分钟,至少连续三个月,配合营养内调,有明显效果后,再降低频率。
推拿时妈妈与宝宝皮肤的亲密接触,还能增强亲子关系,增加孩子内在安全感,学会正确的推拿法,对宝宝有益无害,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