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2类紧缺人才(这12个专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22日,我在
人民日报
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为引导涉农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日前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将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专业列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指南提出,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其中,
在粮食安全领域
,
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育种技术、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
;
在生态文明领域
,
设置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
在智慧农业领域
,
设置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
在营养与健康领域
,
设置食品营养与健康、兽医公共卫生专业;
在乡村发展领域
,
设置乡村治理、全球农业发展治理专业。
指南的发布旨在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引领有条件的高校设置新农科专业。教育部表示,将建立健全引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及时响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审慎论证,适时调整优化指南。
(以上内容摘取自:人民日报)
------------------------------------------------------------------------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以上几个领域为什么会出现人才紧缺,以及对于高中生志愿方向的思考。
首先说到农林相关专业,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这绝对是“打死”也不愿去考虑的方向,为啥嘞?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算不上农业强国,一说到农业正常人的思维直接会联想到“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改革开放40年,市场化和商业化思潮深植人心,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少有跟农业沾得上边的。几千年沉淀下来对农业的感知是:“苦、累、贫”。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希望通过高考实现阶级跃迁,走向东南沿海,迈入康庄大道,登上人生巅峰。
但是我反复说过,职业规划是未来30-40年的事情,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参考标准是“是否顺应国势”。
一、粮食安全
(1)受非农业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我国耕地面积分布极不平衡,其中62%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全国 20%的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水资源充足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8%。
(2)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全国人口数量的持续上升,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同时我国 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的不断增多,与绿色革命要求的粮食产量放缓会形成一定程度反差,这也是个重大挑战。
(3)除了我们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国际经济因素。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分析过,首先中国目前还并不是一个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中国是世界第一的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的粮食进口国。资本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非常强的影响,比如美国在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会有大量美元资本进入粮食期货市场,从而抬高国际粮食价格。说小了是我们购买粮食价格上涨,说大了无粮可买也不是不可能。
总结: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育种技术、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
其实在此背景下,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和产业投资,来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加重,国家需要更多的新生人口,就势必需要在当下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
二、生态文明
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通俗地说,中国用7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300年才走完的路。我们一方面要为党唱赞歌,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都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社会生态问题诸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国民精神信仰缺失等等”,这里我们不细说。再看自然生态,我们现在已经严重感受到了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相关问题不仅仅停留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上,而是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民的生命健康。
总结:设置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是为了解决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高昂环境和社会成本的问题。这里同时也直接关联着文章开始提到了第四个领域“
营养与健康
”。
三、智慧农业
在上文关于“粮食安全”的段落中,我们提到了土地资源锐减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智慧农业这里是重中之重,先来看一组对比: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600万,是中国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三十分之一。而中国的粮食产量一年是6.5亿吨,美国是5亿吨,
美国农民的人均产出是中国农民的20多倍。可以说,“智慧农业”本身就是“粮食安全”最关键的解法。
设置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本就已经写在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强调一遍,职业发展要顺应国势。
四、乡村发展
乡村发展很好理解,除了说是为了满足国家对于发展自然生态的要求之外,说到底最重要的用意在于“共同富裕”。前文我们提到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还有文章开篇说到的中国人对于“三农”事业根深蒂固的负面看法,归根结底就是“干农业的人穷”。
乡村是什么?乡村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大本营。我们说的“粮食安全”也罢,“健康营养”也罢,亦或是“智慧农业”,最终都需要落脚于乡村发展。唯有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发展,才会对年轻人产生虹吸效应,从而坚固国之根本。
过去40年是农村人进城是主流,未来20-30年,城里人进村一定是大势所趋。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经济,小编我都懂的道理,国家一定懂。
发展眼光看长远,投机取巧,追求快钱的发财致富道路会越来越难走了,而反过来那些愿意遵循常识。通过创造价值获得回报的年轻人却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承认虽然有的“口号”过去也一直喊,但是我们感受不强烈,但是一定要看到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巨大的历史变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