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首流传甚广的打油诗,幽默中透着智慧,值得收藏品读
打油诗的由来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是流传下来的唐代张打油写的《咏雪》诗,要比之柳宗元写的《江雪》,则差得太远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写出了诗人在革新失败后的极端孤独的心情。而张打油不过是用他的语言写出了他所看到的下雪后的情景。充满了戏谑的情调。
唐代是诗国,几乎人人都会写诗。据说张打油是个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的打工仔,靠给人帮工生活。张打油爱写诗,虽然水平不高可又喜欢卖弄。一次天下了雪,张打油在主家的粉壁墙上写了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琼瑶,
山前山后都白了。
有朝一日天放晴,
使帚的使帚,使锹的使锹。
主家看了,又好气,又好笑。便集合家人,问是谁写的,张打油说是自己写的,主家不相信是张打油写的。说:“当着大家面,我出题,你再写一首如何?”张打油说:“请老爷出题。如写不出,甘愿受罚。”主家便以南阳打仗为题,张打油出口成章:
百万雄师下南阳,
外无救兵内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大家听了,笑得前仰后合,主家也再不罚他。从此,张打油名声更大了。这个故事记载于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打油诗”也成为一种戏谑的诗体流传下来。以后,凡是开玩笑的诗或自谦认为写得不高雅的诗都称之为“打油诗”。
历代打油诗
1.清代诗人陈斗泉写的一首打油诗。是写给给他送陈年金华火腿的一位朋友,全家人没有得到实惠,反倒因此受累。这首五律写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形式上是正宗诗体,可诗的语言通俗,充满了诙谐。让人忍俊不禁。完全是打油诗的风格。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至一缸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2.清朝嘉庆年间在杭州钱王祠侧署名阮渔人写的一首:
放浪西湖二十年,饥来吃饭倦来眠。
今朝检点传家物,只有蓑衣最值钱。
写出一种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情怀。
3.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仆人关中观写过一首《咏钟楼》;
遥望钟楼一座方,当中颠倒挂铜缸。
东边撞起西边响,隐另隍琅隐另隍。
这诗写得非常直白,但不给人以美感。4.张打油诗中“有朝一日”的写法,感染后人,有一首《青松山花》诗: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
有朝一日霜雪降,只见青松不见花。
这虽不算好诗,但也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5.下面一首《咏墓堆》的诗却差多了 :
吾观眼前一墓乎?脑头细来底头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底头细来脑头粗。
这种诗写得鄙俗,简直不堪卒读。
6.唐代大诗人李白死后埋在采石矶,不少文人墨客题诗抒怀,其中有一首写道:
采石矶边一丘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内弄大斧。
既通俗易懂又讲出了一个人人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道理,“班门弄斧“的成语也因此而流传下来。
7.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头逢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
只为从来作诗苦。
8.司马光的“登山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
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
五湖四海归一望。
9.苏东坡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这首诗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待明显地有悖于常情,却抒发满腔激愤,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10.苏东坡的“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
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11.欧阳修的猜谜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12.杨万里的“早餐诗”
船中活计只诗编,
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绝句当早餐。
注: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就一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13.唐伯虎的“除夕诗”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
竹量寺里看梅花。
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