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博学达真,大德至理
大理大学(Dali University),简称“理大”,坐落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为省州共建高等院校,是一所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学校。
学校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大理医学院与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大理工业学校、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并入该校。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4月29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大理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校前身
大理医学院
1982年9月,大理医学院成立。秋季,开始招生,设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五年。
1987年8月,大理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秋季,开始兼招医学专业专科班,学制三年。
1997年,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8月,昆明师范学院(大理普通班)创建,设数学、中文两个专业,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制两年。
1978年,昆明师范学院(大理普通班)改建为下关师范专科学校,属云南省教育厅和大理州人民政府领导,设数学、中文两个专业,学制两年,校址沿用下关北郊原滇西大学旧址。
1983底,各学制改为三年。
1984年9月,下关师范专科学院更名为大理师范专科学校。
1988年,成立中国电视师范大学大理师专分校,招生中文、数学、英语3个专业。
1992年,大理师范专科学院更名为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撤销。
大理工业学校
1984年3月,大理经济管理干部学校成立。
1993年9月,大理工业学校成立。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
1985年2月,云南电大工作站成立。
1986年10月,云南电大成人教育工作站成立。
1992年9月,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成立。
两校合一
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大理医学院与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大理工业学校、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并入该校。
2003年,大理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
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结论。6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并入大理学院正式挂牌成为大理学院昆明附属医院。3月17日,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增加“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2013年5月,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在昆明附属医院揭牌,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2015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4月29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大理学院更名为大理大学的函》,学校正式更名为大理大学。
2019年10月,学校加入中国市场监管(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云南建设学校合作成立大理大学太和校区。
2022年1月9月,学校与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第三中学签署托管帮扶协议。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学、教育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直属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大理大学昆明附属医院),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大理大学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楚雄州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云南昆钢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735人,专任教师1332人,行政人员270人,教辅人员109人,工勤人员20人,科研人员4人;外聘教师68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5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20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41人次。2020-2021年获得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17人。2020-2021年定向培养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136人,定向培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1人;选派境内培训进修50人,境外培训进修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桥贵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张桥贵、范朋飞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李树楠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树楠、苏椿龄、张英才、沈慧仙、张锡禄、戴志明、赵昱、张桥贵
全国优秀教师:蓝海
云南省教学名师:褚远辉、白丽、郭宪国、陆云、赵金元、申元英、纳张元、吴建新、彭芳、吴学东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提升计划”1个,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 、教育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学、教育学 、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公共卫生、护理、汉语国际教育、体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旅游管理、艺术
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提升计划”:药学
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入选“双万计划”专业数位居全省第八位。此外,还有1个专业获省级八大重点产业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专业获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建设计划项目,3个专业获省级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专业获省级英语(小语种)教学改革示范点,2个专业获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门课程入选省级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5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2年,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48个参评专业获B类专业2个,C类专业40个,C类以上专业占参评专业的87.5%以上,专业质量评价指数为2.93,在全省非省会城市本科院校中居第1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 、药学、泰语、旅游管理 、护理学、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
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音乐学、学前教育、汉语国际教育、通信工程、建筑学、绘画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 护理学、药学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化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教学成果
2020-2021学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其中,在第六届、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第九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0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高级别赛事中,获省级奖励共46项。在2020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中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三等奖,在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省复赛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在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及分区赛省级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数学类高年级)获国家级三等奖,在2021年度第18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在2021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在2021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2021年第十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获省级优秀奖,在2021年云南省首届大学生体操锦标赛中获“规定动作女子二级单杆第一名”“规定动作女子三级平衡木第一名”“女子二级团体第三名”等多个奖项,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1春季征集活动中有14个作品获得省级优秀奖。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科研机构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大理大学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20余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创新团队、中国西南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省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云南省洱海流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滇西抗病原植物资源筛选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筹)
云南省工程实验室:云南省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病源与媒介生物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昆虫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滇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洱海流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苍山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滇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药用昆虫类抗病毒生化新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病原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滇西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滇西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病理学科技创新团队
校级研究机构:药物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媒介与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室、学生体质监测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近5年,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余项,其中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学立项数与中国社科院并列全国第1名。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居全省高校第7位,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居全省高校第4位。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省第7位。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关于怒江州学校教育的调研报告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9月,大理大学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累计达到215万余册,电子图书295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报刊500余种,订购和自建各类文献数据库29个。
学术期刊
《大理大学学报》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大理学院主办、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1年10月29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正式组成了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版的办刊模式。2015年大理学院更名大理大学,学报随之更名为《大理大学学报》。
合作交流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2002年起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2005年起开始招收印度等南亚国家临床医学留学生。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与19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来自22个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1100余名,其中留学研究生50余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学校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先后创办海上丝路·帕那空皇家大学孔子学院,加强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汉语中心”建设。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新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共培养25个国家的各类来华留学生近2000人,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居西南地区首位,定点帮扶云龙县关坪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
校训
博学达真,大德至理
“博学达真”,就是“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涵盖了学习、思考、实践、做人四者关系。唯有四者相辅相成且持之以恒,方能形成良好的素质,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君子务本”,博学就是学人学者之本;“达真”就是要有真学问、真能力、求真务实,达到真境界;还要有不断探寻真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 大德至理”,大德即盛德。《易经》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日新之谓盛德”,意为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成物,日日新、不断创新、才能生生不息。又可以引伸为“德者,德也”。内得于已,外得于人。内得于已,就是说你自己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精神素质等,才能有最大的收获。外得于人,也就是说你只有惠泽别人,给予别人,别人才能给予你。“德育为先”,教化以维新。
“至理”,从字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最正确的道理。“至”即达到极点,“至理”还是最深刻,最高层次的哲理。“至理”可以引申为追求科学真理,“理”是科学之至理,人文之至理,做人之至理。
因此,“大德至理”体现了综合性大学人文与科学相融、道德信仰教育与科学创新交汇之内涵。
此外,“大德至理”四字中含有“大理”二字,也是大理大学所特有的。“大德”还是对德行高尚、学养深厚者的称谓。既含有大德之人聚集于“大理”之地,“集天下英才而乐育之”,更含有大理大学的博大胸襟与海纳百川之大气魄。
校徽
大理大学校徽主色调为蓝色,中间主图案由半边蓝色地球和红色地球构成,蓝色为字母D变形,象征大。下方白色书本为L的变形。图案寓意学院扎根大理,面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