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秦国为何不堪一击(为什么秦军那么强大)
秦国统治的时间从公元前221年到207年,只有短暂的15年。当年强大的秦帝国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亡于商鞅变法,秦国统一以后政策未及时转型。
秦国商鞅变法以后,变得强大起来,但最后成也商鞅变法,亡也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仍然延续商鞅变法的制度管理天下,最后激起民变。
首先,全民皆兵不适合于和平年代,无休止的劳役官逼民反。
商鞅变法,杀敌可以奖励军功,有了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和土地,老百姓兵民一体,全民皆兵,都奋勇杀敌,将秦国打造成耕战一体的举国军事化体制,将秦国打造出一部军事机器。
这种体制,也因为秦国远离中原,老百姓吃苦耐劳,可以忍受那种严刑峻法,而且在战争年代可以奖励军功,平民百姓也有了成为贵族的机会,所以他们可以忍耐。
但如果在和平年代,这套制度就会让百姓怨声载道,激起民变。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战争没有了,修长城,征南越,劳役接连不断,奖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辛苦劳作,而且是在兵士的皮鞭之下,人的忍耐力到了极点了。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修建长城,调集军民近百万;修建阿房宫,动用囚犯七十万;开发南方,动用军民三十万;秦二世修建秦始皇陵,动用囚犯和民夫几十万,最后还全部杀死在陵墓里。
当时全国只有两千多万人,这些劳役加起来超过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成年男子在朝廷的高压下辛苦劳作,还要挨打受骂,活得不如一条狗,女人和孩子在家里孤苦伶仃,耕地被撂荒。在这种情况下,肯定遍地干柴,民怨沸腾,遇火即燃。
所以陈胜吴广他们在征发途中遇到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律当斩,这些人只有奋起造反一条出路。当他们举起起义的大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秦帝国到了穷途末路。
其次,商鞅变法实行了郡县制,这套政策还不成熟,各地豪强分享不到权力,必然起兵造反。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这六个国家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有各自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并不认同被秦统一。
另外,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第一次实现了中央集权,不像过去的分封制度,原来六国的统治者没有了自己的封地,分享不到权力,他们就会考虑推翻现政权以实现诉求。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国旧贵族分享不到权力,自然要起兵造反。
再加上秦二世昏庸无能,奸臣赵高权倾朝野,为了让秦二世胡亥登基,冤杀了民心所向的秦始皇大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之后又设计杀害了丞相李斯,还指鹿为马,公然蔑视秦二世,为秦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最后,当大将军章邯进攻叛军,没想到遇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遭遇失败,担心被赵高陷害,只好投降项羽,秦二世也被赵高所杀,之后秦王子婴诛杀赵高,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秦帝国的脆弱至少有三个深层次原因:
第一,秦帝国的法治存在漏洞,那就是最高权力始皇帝的黑洞,他一旦去世,就立即形成了可怕的真空,没有规范的机制承接延续,这也就给了赵高等人可乘之机。
第二,就是丞相李斯以及身边近臣赵高的不忠。在始皇帝的统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统一六国;但是始皇帝一离开,他们人性当中不安分的因子就出现了,最终搅得帝国崩溃。
第三,就是忠于始皇帝的太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等人,没有鼓起勇气选择抵抗,而是比较愚蠢的以“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为理由,接受了叛乱者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