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属于哪个市(山西省左云县属于哪个市)
左云县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地处塞北高原,东靠大同,西接右玉,南邻朔州,北眺呼市,总面积1293.6平方千米。左云县下辖3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左云县常住人口为117943人。
地名来历
明并大同左卫,云川右卫,置左云川卫。清置左云县。县因卫得名。“左云”为左云川卫的省称,由大同左卫与云川卫合并取名。
历史沿革
1、西汉置武州县,属雁门郡。晋废。北魏置武周县,属代郡。隋废。
2、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镇朔卫,后废;永乐七年(1409年)改设大同左卫;正统十四年(1449年)移云川卫于此。清顺治七年(1650年)两卫合并改左云卫。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设县,称左云县,治今址。
3、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
4、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左云、右玉二县并为左云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二县分治,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93年属大同市。
位置境域
左云县位于山西最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9°44′─44°15′,东经112°34′─112°59′之间。左云县地处塞北高原,东靠历史名城大同,西接晋北大门右玉,南邻煤电新都朔州,北眺草原明珠呼市。左云县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
地貌
左云县地处黄士高原,山丘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基本地形为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大体分为4个地貌类型区,石山区占总面积的11.3%,土质山区占总面积的28.8%,黄土丘陵区占总面积的36%,河川阶地区占总面积的23.9%,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
气候
左云县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受季风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高压控制,冬季少雪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热多雨,秋季温凉气爽。据历年气象记载,年平均气温6.1℃,极端低温为-29.5℃,极端高温为34.5℃,日交差13.0℃。全县年平均降雨量399mm。
水文
左云县的河流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78平方公里和123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十里河、马营河、元子河、陈家河、大南河、大峪河、山井河、淤泥河等到8条。
十里河是左云县最主要的河流,《水经注》称武州川水,《山西通志》称肖画河,汇阴山、洪涛山系大小支流20余条,横贯县境东西,流经5个乡镇,在境内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931平方公里。
特产美食
1、左云沾豆面糕
左云人喜欢吃"素糕"则多吃"沾豆面糕"。它是在糕中多层地叠入掺有少量赤糖的黑豆或黄豆"炒面"而食之。"沾豆面糕"又筋、又甜、沙而当口,颇有特色。
2、左云炝饭
左云炝饭是山西省左云县的传统特色美食。炝饭可分为五种:即“白豆儿稀粥、葫芦稀粥、萝卜稀粥、山药稀粥、肉稀饭”。
3、莜豆面
左云县出产的扁豆品质特好,用淘净、蒸过的扁豆三分之二,莜面三分之一,混合磨成的面,叫做莜豆面,为该县之特产远近闻名。
4、荞面“沓馍馍“
将荞面加水搅和成半稠的糊状,加入食盐、花椒、葱花等佐料,搅匀,以勺盛之旋转倒入坐于火上的有油光滑的热锅中,接着将锅转动,使其中面糊流动成较为均匀的圆饼,少烤一会儿,火候要温和待其上面凝固变色,下面烤成金黄色,趁热蘸醋、辣椒、咸菜等吃之,轻、虚、香、软,极为可口。
5、荞面煮饼
将和好的荞面捏成约三分厚的小圆饼,放入汤锅内煮熟,捞出晾冷,然后切成小薄片儿,用油炒之,再烹以盐、椒、葱、蒜、醋等,就咸菜吃之,清香利口。
6、玻璃饺子
用去了皮的熟山药加入山药粉面,揉和成光滑的面块,面捏成饺子皮儿,包以荤或素馅儿,捏成饺子,上笼蒸熟,蘸醋、油炝辣椒等食之。饺皮乳白半透明,从外可隐约看出内馅儿,故名曰玻璃饺子。食之筋、香、松、软,独具特色。
7、块垒
用纯莜面或掺和山药碎味的莜面,搅拌成的细小块状的饭食统称为块垒。,因其任人手或筷子随意搓拌、搅拌,形如块状堆起的食品,故名块垒。 块垒的食用方法分为两大类:蒸熟食者叫蒸块垒;炒熟食者叫米块垒,加油炒者则为油炒块垒。
8、油仁儿饺子
用小米、黄米各一半的混合面,内包麻各盐(葫麻籽面、莜面茶面各一半,加盐、椒等调味)馅儿,做成饺子,蒸熟食之,软筋油香不同一般,用此二样面捏成实片子,蒸熟,蘸腌水、醋、辣椒等食之。
旅游景点
1、长城。左云县城内有两类古长城,即东汉长城、明长城。
(1)东汉长城
东汉长城位于十里河北,从张家场乡猪儿洼村起分南北二支向西北绵延。北支经长城岭、小厂子、后辛庄、至宁鲁堡,长约12公里。南支经张家场、田村、施家村向北延伸,至宁鲁堡与北支本会合,全长约20公里。
(2)明长城
明长城位于县境北边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交界处。从保安堡西北2.5公里入境,向西蜿蜒至二十边西2.5公里外出境,沿边有关隘3处(保安口、威鲁口、宁鲁口),边墩34座,境内全长26公里,这段长城史称“大边”。
2、睡佛寺。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马道头乡杨家窑村北睡佛寺山南麓,始建于北魏。该寺大殿3间,依山凿石而成,高4米,宽7米,进深4米,正中石台上凿有侧身平卧两目微闭的石佛像。
3、月华池。位于左云威鲁村北的明长城内侧,与长城紧紧相连,是一座建在长城上的独具特色的袖珍小城。月华池以长城为北墙,另筑东南西三面围墙,围成一座周长约260米的城堡,约同北京小团城大小。
4、保安堡。地处管家堡乡北端,西临长城,距长城约1公里。境内有汉墓群明晰可见,烽火台星罗棋布,古堡遗址尚存。堡内有创建于明代的地藏王菩萨庙,亦称南禅寺,庙内正殿有临摹《水陆镇》壁画,东西配殿绘有十殿阎罗画像;有残留明代龙王庙乐楼一座。堡外西南50米处建有一座清代早期的和尚塔。整体景点多,建筑完整。
5、威鲁堡。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处,北距明长城一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43年),堡墙包砖完成于万历年间(1573年),威鲁堡为明代和清初边关重地,属明代西路边堡之一,明清两代曾在堡内修庙十余座,威鲁堡既是明清口岸,亦是蒙汉商贸交易中心和茶马互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