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胜境景区介绍(兴汉胜境值得去吗)
汉中兴汉胜境值得去吗?
值得。
兴汉胜景在汉中市北郊。
是在原八里桥公园(水库)的基础上,扩建、续建的大型水上乐园。距市区四公里,在去往汉台区河东店路的东边<108国道>上。
兴汉胜景,是以水而建,以水为主题的休闲游乐园,集水幕电影、音乐喷泉、水上游艇划艇、餐饮、酒水等综合性游乐场所。也是汉中市城北的重要游乐所在地。
千年汉文化浓缩地——兴汉胜境
汉中,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陕西省辖地级市。汉中位于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承袭千年汉文化主题景点“兴汉胜境”,四季春秋,苍山泱水,熠熠生辉。
入园,这座千年古城的非凡魅力映入眼眸里,宫殿似的建筑气势恢宏庄严,为远道而来的游人打开了一扇解锁汉文化的恢宏之门。
徒步移景汉缘湖,宽阔平静的湖面,泛着银白的波光,映景“天光云影共徘徊”,“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诗句。
观望兴汉城市展览馆,城市展览馆依托基地条件,借助景观和绿化适当的“遮”、“藏”、“隐”错落有致、水平延展的形体依山就势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待感同身受从兴汉城市展览馆走出,不得不感叹城市展览馆装饰汉文化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兴汉城市展览馆”,该馆是核心建筑之一,更是众多艺术珍品,灿烂的汉文化遗存聚集地,独具匠心的“珐琅冰鉴”、细腻的“茶马古道”木雕、栩栩如生的漆器艺术精品装饰,繁复精美,红烛摇曳下,每一件都值得细细品味。
括囊拱手拾级而上,霎时有了一种古代上朝的场面,贵极人臣,心情是敬畏又敬畏,站在金碧辉煌华丽、高大、古朴、典雅的先贤先祖堂,瞬间震慑了,抬头仰望着依照历代明君,思想巨匠,贤才豪杰的雕像,久久萦绕于心,雕像群依三大主要人物维度,从左至右,圣耀面世。
“表正四方”,讲得是炎黄二帝。炎黄二帝:指流域形成汉族文明(或华夏文化)的起源或中国皇朝的起源。
“华夏起源”:讲得是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
夏,是“礼仪之大”的意思。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后由于合并融合,蛮,夷,戎,狄等民族相继融入华夏族,构成后来汉族的主体,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夏的缘由。华夏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的自称,以区别四方部落。如《左传》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华夏起源于华胥,伏羲的母亲即为华胥氏。
“上古四圣”,讲得是皋陶、尧、舜、禹,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他们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中四位部落首领。
“昭明天下”,昭明是人名,相传为上古玄王契的儿子,商汤的祖先。见《荀子·成相》含义:显明、显著、使显明,光明,指炎神,星名,人名,夏禹之臣,相传与伯封叔作衍历。
“泽被万世”恩惠可施及子孙万代,《庄子·大宗师》:“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协和成邦”、“礼乐治民”、“万国日月”……“诸子百家”、“兴汉六贤”、汉颂”、“交汇”……身临其中,仰望永恒,一眼上千年,当用眼睛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的传说,纵观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递增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后人多少惊奇,带给后人多少追忆,先贤堂的群贤毕至,在历史的浩繁画卷里,成为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诗经》《关雎》《采薇》的精髓,代代传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之传承在大汉之翩翩彰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纵观千年汉文化,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汉文化典籍极其丰富……苍海桑田,起起落落,江河改变了途径,繁星坠下天幕,雄城投入汪洋,往事莫揭,琉璃瓦的重檐屋顶,朱漆门,同台基,捆绑住了多少历代君王,引得王朝颠覆,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改为他姓。
历史博物馆——以“水”为主题,引导游客体验汉中历史穿越以“石门”为代表的水下甬道,以此体验汉中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大汉文明的辉煌。水灌溉古今汉文化历史,从西周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至后来两汉三国汉文化底蕴的积累,跨越千年随着时间轮转,承载往时汉中故事,成就而今兴汉胜境。而诸葛亮、张骞、蔡伦等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深刻足迹。
穿越“石门”,以栈道为交通方式,作为空间转换的线索,历史上“石门”已不仅仅是交通空间,它更代表了文化意义。历史厅由破山凿空、汉水通商、城池纪事、时空隧道四个主题区域构成。
汉中悠久的古栈道文化,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文化,重修山河堰的历史典故以及坊市、客驿、茶馆、商贸集聚的渡口繁盛景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3D浅浮雕的表现形式共同带你走进虚实变换的历史长河,在梦幻的场景之中,穿越两千载国史跌宕,体验一场文化复兴之旅,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流传千古之美名。
三号展馆,呈现的是如诗高雅的九方印,传国玉玺,(正中)传闻是奉代丞相李斯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另有八枚方印分别为皇后之玺(中左),丞相印(中左上)和皇帝六玺:即天子行玺(左下)、皇帝之玺(左中下)、皇帝信玺(右下)、天子行玺(右中)、天子之玺(右上)、天子信玺(中上)。
秦以前,诸王的印都称为“玺”。秦以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秦亡后,秦始皇的玉玺便归汉,成为汉朝的传国玺。新天子继位,首先是接受此印,然后他的皇位才算合法。但传国玺是不使用的,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天子行玺,每一方玺印均有不同的用途。
隨以前,一般沿用汉制。唐代增加“神玺”和“受命玺”。以后各朝越来越多,清代乾隆帝钦定的宝玺多达二十五种。按规律,皇帝发布的每一道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不同的内容,钤印相应的玉玺。但实际上经常使用的,只是檀香木汉文“皇帝之宝”和青玉的“敕命之宝”,前者钤于皇命颁布的诏书,后者则用在皇帝签署的敕谕。
皇帝印章的用料十分名贵,非金即玉。一方方玺印,底蕴深厚,浓缩了皇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作为天子的最高尊称,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一方方玺印,具有征信作用的皇帝宝玺,尤其是国宝,则是这种最高权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