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陕西,多彩三秦:榆林市 纵情大漠 阅尽塞上风光,领略陕北风情
八百里秦川,沉淀着历史的梦,多彩陕西,古韵沉酿。请您来陕西做客。
这是一座抒写厚重历史的塞北古城;这是一座创造经济神话演绎精彩的陕北名城;这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的黄土高原上的新城。望着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的不夜城,心中不由而然升腾起,这就是大美榆林,纵情大漠,阅尽塞上风光,领略陕北风情。
榆林,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最北部,陕北地区和河套地区,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总面积42920.2平方公里 。 榆林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塞上明珠”。能源富集一地,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
榆林建置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爱心城市 ,中国百强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 ,中国城市竞争力100强 ,2012中国十大创富城市 。
榆林拥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中国古城榆林古城 ,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石峁遗址,白云山,青云寺,悬空寺,高家堡古城等著名景点。
位置境域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塬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东西最大长度309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95公里,总土地面积42920.2平方公里 ,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
地形地貌
榆林市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榆林市面积的36.7%。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榆林市面积的51.75%。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占榆林市面积11.55%。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气候
榆林市是中国日照高值区之一,在陕西省,日照时间最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593.5~2914.4小时,东北部最高,南部最低。一年之中5~8月日照较多,12~翌年2月份较少。平均日照百分率59~66%,榆林市差异较小,一年中以降冬(12~翌年1月)最大,春夏逐月缓慢减少到夏末秋初(7~9月)最小,中秋到冬迅速增长。
气温四季明显,春温大于秋温,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气团控制,气压高、天气晴朗,多云,冬季平均气温-7.8~4.1℃,气温变化梯度大,梯度方向东南~西北。
水文条件
榆林市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均较短小,较大的河流主要是四川四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汇入黄河的河流以黄河为侵蚀基准,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其中无定河上游流向三折),支流呈树枝状并从下游到上游增多。较大的河流下游为基岩峡谷,比降较大,支流少而短直;中游一般河谷宽阔,漫滩阶地发育,河道宽浅,较大的支流多在中游汇集。上游多发育在老谷涧上,河流深切成黄土(部分底部切入基岩)峡谷,比降大,多跌哨,流向受古地形的谷、涧走向控制,支流较多,但一般较直。
榆林民俗文化
白云山庙会
白云山庙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白云山庙位于陕西省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东距黄河西岸约1公里。
吴堡水船
吴堡水船是陕西省陕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俗舞蹈。
靖边信天游
靖边信天游是广泛流传在陕西省靖边地区这块土地上的地方民歌,当地群众称之为“山曲儿”顺天游。
定边道情皮影戏
定边皮影道情曲是皮影戏、道情曲的总称。是集皮影表演(耍线子)与道情演唱为一体的传统戏曲综合艺术。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
横山老腰鼓
横山老腰鼓,陕西省横山县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横山腰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小场腰鼓、四人腰鼓、老腰鼓、新腰鼓几种类型。
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又称榆林清唱曲、府谷小曲,是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坐唱艺术形式。榆林小曲的唱词,融雅、俗于一体,在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上既有一般文人的遣词用字,又有当地方言土语,演唱形式简单、轻便、灵活。
榆林剪纸
榆林剪纸是陕西榆林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是被誉为“黄土魂”的陕北剪纸艺术的精华。
清涧道情
清涧道情在陕西陕北地区一直以广场艺术的形式流传于民间。
白云山道教音乐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音乐之一,白云山道教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
神木酒曲
神木酒曲在陕西陕北地区最具代表性,它是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一种传统民间歌曲,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榆林特产
榆林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榆林豆腐
横山羊肉
横山大明绿豆
靖边羊肉
靖边小米
靖边土豆
子洲黄豆
子洲黄芪
定边马铃薯(土豆)
府谷海红果
府谷黄米
清涧红枣
清涧粉条
米脂小米
靖边苦荞
佳县干枣
佳县鲜枣
定边红花荞麦
大红枣
榆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
洋芋(土豆)
榆林洋芋好,美誉满三秦。榆林是著名的“洋芋之乡”,各县市都产洋芋,尤以榆林地区南部的佳县、清涧、绥德、子洲、横山、靖边等6县为多,品质较佳,驰名全国。
绿豆
榆林具有绿豆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产的大明绿豆粒大、整齐、色泽好,是国内外市场上的名牌产品,无毛绿豆、无硬实豆,千粒重6.6—7.6克,是籽食和生豆芽的上乘产品。
横山绒山羊
横山县绒山羊是从1979年始引进辽宁白绒山羊作父本、以陕北黑山羊作母本,以提高产绒性能为目的,采取简单育成杂交,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培育而成的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白绒山羊新品种。
荞麦
“头戴珍珠花,身穿紫罗纱,出门二三月,霜打就回家”。这是广泛流传在陕西荞麦著名产区——榆林黄土高原的一首歌谣。它栩栩如生地把荞麦的特征特性描绘了出来。
海红果
海红树是榆林市府谷县的传统果树,属世界稀有树种。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钙量高,为水果之冠,素有“钙王”之称,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之功效。
饮食习惯
在饮食习惯上,南北不同。北草地的群众爱吃炒米、奶茶、酪饼子,酥油、黄米饭、猪肉熬酸菜。西面的三边人爱吃燕面炒面、荞剁面、羊羔肉、尤以荞面食品作法很多,如剁面、 饷、搅团、圪 、凉粉、碗 等。东南面人爱吃豇豆钱钱饭、揪面片。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 ”,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另外还有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的。榆林饮食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
榆林炸豆奶
炸豆奶是陕西省榆林市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该菜品以豆浆,鸡蛋,绿豆淀粉为原料,经炸至而成。外焦里嫩,香甜适口,味道甘醇。
水炒羊肉
水炒羊肉,是以羊肉和水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故名水炒羊肉。是陕西绥德著名的传统小吃。
四十里铺羊肉面
四十里铺羊肉面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一道传统小吃该菜品门店遍布全国,在陕北,有句民谣无人不晓。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
宰羔肉
宰羔肉是陕西省定边、靖边地区有名的传统小吃。
炉馍
炉馍,陕西传统特色小吃,炉馍做工精细、酥脆可口、馅味清香而闻名遐迩。
缸腌腊猪肉
陕北家制“缸腌腊猪肉”是广泛流传于陕西以家庭为单位、用民间传统的加工方法腋制的省榆林地区的西部(包括榆林、定边、靖边)的一种腋腊肉制品。
小米凉粉
府谷有名的传统小吃,小米淘净,冷水泡十至二十分钟捞出,配合清水磨成米浆,入锅熬煎,边熬边搅,快熟时加入蒿籽粉。
炸豆奶
炸豆奶是陕西榆林的一道特色名小吃,是用豆浆为主要原料制成,故名炸豆奶。
子洲面花
捏面花是子洲淮宁河川在寒食节的民俗。面花又称子推馍,是为祭奠晋国大臣介子推而做的祭品。
拼杂烩
拼杂烩是一道美食,制作原料是熟猪肉片、炸洋芋片、粉皮。
榆林羊杂碎
榆林羊杂碎(也称羊杂烩),是由羊血、心、肝、肺、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得此名,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汤”、“三味”。
荞面圪坨
荞面圪坨是陕西定边、靖边的特色风味小吃。
定边羊羔肉
羊羔肉是定边,靖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
子洲果馅
子洲果馅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是一种有馅的饼食,馅是用陕北著名的滩枣制成,非常可口,享誉陕北乃至更远的地方。
炸奶链
炸奶链是陕西榆林地区小吃名点,榆林牧草繁茂,盛产羊只,羊奶尤佳。炸奶链以鲜羊奶为主料, 油炸成斜形的链条状,故名。
卤驴板肠
卤驴板肠是一道以驴大肠为主料制作的菜品。
清涧煎饼
清涧煎饼是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煎饼状若朗夜之圆月,晶莹如白雪,轻薄似蝉翼,柔韧绵冽,其味沁人心肺,过口难忘。
佳县马蹄酥
佳县马蹄酥是陕西佳县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用精粉、猪板油、蜂蜜和白糖等为原料制成,色泽褐黄,纹层清晰,脆酥绵甜,且耐存放。
绥德油旋
绥德油旋是陕西绥德著名的传统小吃,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制成,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
拼三鲜
拼三鲜是陕北美食里的一道名菜。据说乾隆皇帝私访榆林时,曾吃过此菜,赞不绝口。
米脂驴板肠
驴板肠是陕西榆林市米脂地区一种很有特色的风味食品,因它不仅肉质细腻香醇、麻辣可口,而且还有滋阴补肾的疗效。板肠的“板”字,是整块的意思,指驴的全副大肠。
榆林风景名胜
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
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波浪谷
靖边波浪谷位于距陕西省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龙洲乡的闫家寨子,俗称闫寨子。从靖边县城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龙州。
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
统万城遗址
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为匈奴人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
统万城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位于无定河台地之上。城市的基本格局仍旧保留。部分城垣、城门、马面及角楼遗存清晰可辨,城内主要建筑、道路均已无存,仅遗留下高大的夯土台基。根据航空影像分析,仍可看出城西北角的护城河及城内开渠引水的痕迹。
镇北台
镇北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
有诗云“万里长城的一块坚硬脊椎骨镇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 进戏出戏扮将士”。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碱淖
红碱淖,也称红碱淖尔、红碱淖海子,陕西、内蒙古边界湖泊。位于陕西省神木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总面积54平方公里,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红碱淖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
红碱淖是清代起逐渐积水而成的年轻湖泊。21世纪初,因旅游开发及生态问题受到关注,而为人所知。同时,红碱淖是当地主要渔场,湖水也可为陕北煤田开发提供水源,因此对陕北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明长城
明长城,是指明朝北部地区的军事防御工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清代到现在称作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隋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
榆林明长城
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其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为“东方四大 奇观。”
榆林明长城
榆林二郎山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城西南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
原为夯筑土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三年(1768年)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葺。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儿墙,间有垛口、嘹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券门,并筑有瓮城。
河滨公园
府谷县河滨公园位于县城中心区南缘黄河之畔,是县委、县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山水型生态城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全县人民盼望已久的集休闲、娱乐、文体健身、绿色生态、综合开放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河滨公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东西长3000米,南北均宽220米,总占地面积1000亩。
盘龙山古建筑群
盘龙山古建筑群,又称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北盘龙山上,总占地面积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盘龙山古建筑群为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修建的行宫,是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主要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等建筑组成。
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
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
扶苏墓
扶苏墓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内疏属山顶。疏属山为无定河畔的一独立山头,南眺二郎山,北望五乳峰,东濒无定河,西隔大理河与马鞍山相对。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40″,北纬37°30′15″。墓区为纯黄色土壤,内植松、柏、槐等林木。扶苏墓围墙外四周被居民包围。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府谷文庙
府谷文庙位于府谷古城内,是榆林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孔庙。
榆林钟楼
最早的钟楼建筑于榆林榆阳古城的鼓楼以北的大街上,即钟楼山下的北大街上,据记载始建于明,后毁于清末的战火。
新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为仿西洋式建筑。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动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榆林钟楼。
榆林古城
榆林古城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之一,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修建。
榆林城倚山临水,龙腾虎踞,气势非凡,街道上楼阁相望,衙署相连,皇帝行宫(即凯歌楼,其时称“太乙神宫”)修得玲珑别致,大有皇宫气象,明武宗驻跸榆林时高兴地对随从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
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
榆林沙漠森林公园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一项公益性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同时也是榆林市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工程的重点项目。公园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期限为5年,总投资2.9亿元。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区、大型器械娱乐区、野生动物驯养区、水上游乐区、沙地娱乐区、餐饮服务区、治沙示范区等七大功能区。
据了解,榆林沙漠森林公园自2005年开始筹备建设,已在规划区内新栽各类树木110万株,园内沙生植物品种由7种增至40余种。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生态建设,在北部风沙区的沙漠腹地,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和自然修复的力量,使林草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1.8%增加到43%,建成万亩以上成片林170多处,建成总面积达180多万亩的大型防护林带4条,累计使80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和半固定。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易马城遗址
位于城北4公里镇北台与红石峡之间,俗称“买卖城”。明嘉靖初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息战议和,共商沿边界开放,设互市11处,交换双方所需物品,易马城即互市之一。
吴堡石城
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黄河西岸山巅。吴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它地处黄河高原之东陲,黄河中游之西滨,扼秦晋交通之要冲,头枕黄河,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地,它又坐落在黄河天险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