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破冰行动》原型中国第一毒村博社村
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中,塔寨村的猖狂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但这并不是虚构,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可事实上电视剧中刻画的情节大部分都是有真实案例可供参考,连那个耸人听闻的塔寨村也有原型可言。他们可都是真真实实存在国内的实体,而要将它们的“毒性”连根拔除耗费的是我们公安干警多少的心血和不易。
博社村,便是剧中塔寨的原型。它位于我国广东陆丰的三甲地区,人口较多,村庄中的村民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姓蔡。
相比政府官员,村民对于宗族,有着更强的认同感,他们认为家族族长有着很高的话语权,法律法规还不如宗族约定来得有效。
而博社村之所以能沦落成为“中国制毒第一村”,与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蔡东家
1996年,蔡东家靠着自家鱼塘的收入,成了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那时的他并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对村民们也算客气,因此被村民们举荐为村子里的治保主任。
一天,有村民向蔡东家引荐了两位客人。这两位客人虽然看起来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是身上的气质总给人一种流里流气的感觉。
那时的蔡东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客人,竟然会间接地改变整个村子,让整个村子走上制毒贩毒的不归路。
那两个人见到蔡东家后,客客气气地说明了来意:“我们想生产一批石膏粉,在别的地方生产需要收税,因此想在这里租一块空地,不要让人来打扰。我们也不占便宜,等到事成之后,我们会支付20万元的费用。”
蔡东家心中疑惑道:
什么样的石膏粉这么值钱?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随口就是20万元好处费?
疑惑归疑惑,钱归钱,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和钱过不去?更何况还是一笔巨款,于是略略思考了一番后,便答应了下来。
后来蔡东家才知道,那两人口中所说的“石膏粉”,并非他心中所想的石膏粉,而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毒品,可是当金钱利益摆在蔡东家面前时,他最终还是选择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就像《破冰行动》中马云波所说的:“人一旦靠毒品挣过钱,就绝对不会罢手,就像吸毒上了瘾一样。人只要做过毒品生意,别的生意,他根本就看不上,因为拿钱来的太快太容易了。”
博社村沿海而立,交通便利,深受毒贩子们的喜爱。随着越来越多的毒贩子找到博社村这个“风水宝地”,蔡东家这个治保主任为了利益,后门也开得越来越大。
而且,蔡东家觉得这样“赚钱”不过瘾,还直接教唆亲朋好友和自己一起加入到制毒的队伍中。如此一来,蔡东家不仅成了因毒品获利的间接“受益者”,还成了直接“受益者”,他的“收入”也不知翻了几番。
博社村由于人口密度大,地方狭小,毒贩们甚至把毒品直接堆积到了马路上,在博社村的村口,还竖立着一块“严禁乱倒制毒垃圾”的牌子,制毒还严重污染了河流,致使当地地下水严重污染。
这些毒贩之所以这么猖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上面有很强大的保护伞,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工资不高,警察的工资也才一个月两千多,一些警察看到别人买车买房,心理失衡,于是开始充当起了毒贩的保护伞。蔡东家还指挥村民在村子的各处安装了摄像头,村子里还有几百名骑着摩托车巡逻的青壮年,只要警察靠近,博社村先是让村民去纠缠警察,然后骑着两三百辆摩托车的年轻人将警察团团围住,在警车底下放钉板,砸烂警察的警车。公安干警冒着极大的风险,花费数月之久,才将博社村的地形图给搞清楚。
在2013年12月29日之前,博社村的毒贩子们还在美滋滋地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可是这一晚过后,他们就像落入了冰窖。而这一切,不过是他们咎由自取。
那一晚,普通的村民们早已习惯了刺鼻的气味,皱着眉头入眠。而那些毒贩子们却到KTV潇洒,直到累了才肯回家休息。
此时,将整个村庄包围起来的3000名警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这次行动。他们不知道毒贩子的手中有什么,也无法预测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样的危险,但他们知道,此次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哪怕命丧于此,哪怕与毒贩子同归于尽。
2013年警察彻底捣毁博社村的制毒窝点,随后又在2015年抓获到制毒头目蔡东家,2018年蔡东家被判死刑。从此之后博社村“毒瘤”被彻底地摘掉了,宁静的小村庄不再有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终于可以恢复到往日的宁静了。
如今离扫毒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年头,博社村再也没有毒贩和制毒窝点的入驻,这里和其他小村庄已经别无两样了。曾经的那些制毒窝点都已经被铲平,所有的原料都已经被销毁一空。博社村久违的以干净之身重回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