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科普杂志」舍生取义的“爆炸蚂蚁”
我们有时会在战争电影中看到阻挡担克摧毁碉堡的“人肉炸弹”,或者在新闻中目睹从事自杀式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其实,不止人类懂得扛着炸药包进行战斗,蚂蚁也懂。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就生存着一神高度社会化的红褐色的弓背蚁。这种蚂蚁在遭遇强敌时。会引爆自已。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科学家称之为“爆炸蚂蚁”。
构筑神秘的巢穴
“爆炸蚂蚁”采用这种极端的自杀方式并不是要主动去攻击敌人,更不是要做昆虫界的恐怖袭击者,而是为了保证种群繁衍生息的种被动的牺牲。与其他的弓背蚁一样,“爆炸蚂蚁”喜欢把巢穴构筑在潮湿的树木里。它们的巢穴分为两种:一种巢穴是较为隐蔽的主巢,其中生存着一只产卵的蚁后、产出的卵和上千只工蚁;另一种巢穴是起着站岗放哨作用的副巢,里面仅有工蚁。“爆炸蚂蚁”拥有非常敏感的神经系统,哪怕是树叶轻微地震动都能引起它们的警觉,其体内还有两条超大的下颚腺,这两条腺体开口于下颚附近,贯穿其整个身体,能分泌有毒的黏液。
巧妙利用自身优势
除了自爆,科学家还发现“爆炸蚂蚁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爆炸蚂蚁”中负责自爆的工蚁一般个头都比较小,另外还有一种个头较大的不会产卵的雌性工蚁,它们具有盾牌形状的头,其头顶是扁平的圆面。这种雌性工蚁虽不能自爆,但可以充当巢穴的“门卫”——一旦敌人来袭,它们便用头把巢穴洞口一堵,敌人也就进不来了。又比如,科学家还发现,“爆炸蚂蚁”的黏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雨季后期,黏液呈明亮的白色;而在旱季和雨季前期,这些黏液则变成了乳白色或淡黄色。原因在于,东南亚地处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区,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5月至9月为旱季,环境的干湿变化将改变“爆炸蚂蚁”的食物来源,而不同的食物则会调节“爆炸蚂蚁"体内的酸碱程度,从而改变其腺体分泌的黏液的颜色。
大自然真是无奇不有啊!小小的“爆炸蚂蚁”竟然愿意放弃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种族。这种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值得人类学习的。
文章来源:《自然密码》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