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张清光:曾是清华博士,抛弃父母去当和尚,如今怎样了?
他是曾经的清华博士,毕业后放弃大好的前途,选择剃发出家。
父母为了让他回头不惜向他下跪,但他却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张清光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做出如此决定?
如今13年已经过去他后悔曾经做出的选择吗?
走出农村成为清华大学生
张清光出生于1980年,老家在河南商丘虞城。
家境非常一般,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兄妹三人中张清光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是却知道教育对于下一代的重要性。
所以张清光兄妹三人在同龄孩子还在玩泥巴时,就早早进学堂读书。
家中三个孩子中他是最聪明的,
每堂课上老师教的东西他都学得非常快,
而且记得也牢,每天作业很早就做好,
到了考试也经常是全班第一。
父母亲看在眼里十分欣慰,对于张清光也十分期待。
他们为这个孩子耗费了更多的心血,并且时常提醒他:
你一定要努力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清光十二岁那年顺利考上了虞城一中,
当时他哥哥已经上了中学,而妹妹还在读小学。
可是家中的经济情况已经不允许三个孩子同时上学了,
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父母再三考虑之后,
决定让最聪明的张清光去上学,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哥哥妹妹无奈被迫辍学,虽然这一切都不是张清光的错,
但是他理所当然地觉得是因为自己才导致哥哥妹妹没有书读,
于是他心中的压力逐渐增加,同时包含着对哥哥妹妹的愧疚感,
这些被他化为了学习的压力,鞭策着他一路向前。
上了虞城一中后,班里有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和知识基础都比张清光要好,
但是张清光毫不气馁,他咬牙学习,
在短短一学期内便上升到班级前五名,
后来还经常拿到第一名。中考时他发挥正常,
考到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到了高中学习竞争更加激烈,张清光也学得更加拼命,
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没有交任何一个朋友,
没有跟别人一起玩耍,在书堆里面寻找着他自己的出路。
在他高三那年张清光的父亲得到了一份在城里的工作,
所以每周末可以去看看儿子,也还好有父亲在身旁陪伴,
张清光顶住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在1998年的高考中突出重围,
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一年他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
从一个农民子弟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这个消息几乎轰动了全村,
在此之前村里从没有人考到这样好的大学。
到了大学以后,张清光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课堂上他总是最积极的一个,
也经常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习之认真,
至今许多带过他的老师都记忆犹新。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清光的种种付出都换来了回报,
因为在学校表现好,学习成绩优异,
张清光得到了为数不多的保送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名额。
在进入清华后他也一直保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
最终顺利从清华毕业,拿到了博士学位。
并且在学校招聘会上被一家大企业相中,
得到了一份年薪几十万的工作。
到此张清光的人生可谓寒门出贵子的模板,
通过学习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学生生涯结束后,
以另一个身份进入社会时,张清光却迷茫了,
脱离了学校的生活,他开始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
工作后压力大,被迫辞职
张清光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公司从事科研工作,
待遇十分丰厚,但是工作压力和强度也十分大。
在快节奏和高压生活下,张清光经常感觉到苦闷与空虚。
因为在学校时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他没有任何要好的同学,
在北京这座城市也没有一个朋友。
他也不擅长社交,进入公司后因为不懂得与人交际,
所以也不怎么受到同事的待见。
而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学历和文凭,
在社会上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清华大学生这个抬头似乎不再那么闪闪发光,
反倒是公司里一些能力不如自己但资历比较老的同事,
经常对他呼来唤去,颐指气使,
这一切都在打击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除此之外工作升职方面的压力,还有酒桌上各种各样的应酬,
张清光发现自己在这样的生活中无法喘息,
对于未来的迷茫,现实生活的种种不理想,
都在每时每刻折磨着他。
于是他坚持不下去了,在攒了一些钱之后,
张清光选择了离职。在走出公司大楼的那一刻他感到无比舒畅,
他终于逃离那种让他感到压抑的生活,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种逃离只是暂时的,
他终究要面对这些问题并且去解决它。
坚持剃度为僧
辞职之后张清光回到老家,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闲暇的时光。
他的压力和焦虑也有所减缓,
但是对于人生的那种迷茫却依旧没有消失。
在家里待了几个月后,那种每天清闲安逸无所事事的生活,
又开始让张清光感到十分无聊。
在家没事干时张清光喜欢看书,
那段时间他读了不少中国的经典古籍,
还参加了网络上一个研读四书五经的小组,
渐渐地他在阅读中遗忘掉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痛苦。
而有天研读小组里的一位网友向张清光介绍了一本佛学书籍,
张清光阅读过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佛学的微妙法门似乎解决了张清光对于人生的种种迷茫和困惑,
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
于是他找来更多的佛经和佛教方面的书来阅读,
一头扎进去后便再也出不来。
因为在佛法里就有他想要的一切问题的答案。
在浸淫在佛学书籍几个月后,张清光开始有了一个想法。
他觉得他想追求的佛教清净法门与俗世的一切他无法兼得,
所以他再三思索后做了个令他人无法理解的决定,他决定剃发出家为僧。
张清光在大学时谈的女朋友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
那时在电话里听到张清光跟她提出分手时,
她才知道了张清光这个荒唐的想法。
张清光虽然不善交际,但是跟女友的感情却一直很好,
在北京读大学时彼此相互支持鼓劲,双方都已经见过父母,
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但是张清光突如其来的这个决定却让女友摸不到头脑。
但是女方并不愿意就此结束。她支持张清光的决定,
并且了解到张清光是因为了解到佛学思想后有了出家的念头,
女孩还特意去研习佛经佛理,为的是能够和张清光找到共同语言,
也希望能够劝他回头。然而即便女方爱到如此地步,
却并没有改变张清光的想法,
出家就意味着断绝俗世间的一切红尘,
在张清光的坚决之下,两人最后还是分开了。
在跟女友分手后,张清光告诉了父母自己的决定。
他把自己攒了一年的钱都交给父母,
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并且表明了自己要出家的决心,
他说:世人都追求名利,可是那些对他来说都是虚无的,
只有到寺庙中修行才是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父母听说了张清光的这个决定后虽然有些吃惊,
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孩子压力大所以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还好言安慰了张清光一番。
但随后的事情让张清光的父母完全没有意料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张清光坐上了到北京的列车,
随后他来到北京龙泉寺剃度为僧,
成为了寺内的一名小和尚,
与此同时他把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和感悟发表到了网络上。
父母得知消息后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北京,
苦苦哀求儿子让他放弃出家的冲动,
但是张清光没有任何改变。在劝说无果后,
父母甚至给儿子下跪求他,让张清光跟着自己回家,
但是张清光却说:我如今过的就是我想过的生活,
人必须有主见,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们回去吧不用再劝我了。
在寺庙里耗了三天,百般劝说无果后,
父母只能离开龙泉寺回到老家。
之后在张清光的受戒仪式上父母还跑过来阻拦,
可是张清光心意已决,一定要成为僧人。
最终无奈之下父母只能放弃。在父母第二次离开龙泉寺时,
张清光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和尚,
清华博士从此成为了贤清法师。
父母的理解
张清光的父母虽然不理解儿子的想法,
但是他们能够感受到儿子对于这件事的坚定。
在回到老家后经常有人问起张清光的事情,
甚至有很多闲言碎语,说读书读得好也没什么用,
到头来父母都不要了。但对于张清光的父母来说,
孩子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好,
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活着,这就够了。
老两口时不时还会去龙泉寺看看张清光,
父亲还跟寺内的僧人一起干些农活,
在跟寺内的僧人接触久了以后,
父母也逐渐接受了张清光想要做和尚的想法,
他们也开始能够感受到佛教的思想和魅力。
而且儿子在这里也能平安快乐,
老两口想儿子时就来看看,这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出家后的生活
龙泉寺的方丈在得知张清光的事情后,对他也非常欣赏,
能够在如此年纪就看破世间红尘的人并不多,
所以他对张清光委以重任。
在教会了张清光一些最基础的佛理后,
张清光进入了寺庙管理者的角色。
他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在公司工作的那几年虽然让他痛苦,
但也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张清光管理寺庙的方法有些独特,他鼓励僧人们发现自己天赋,
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寺庙内的种种事务,
无论大小巨细,他都安排得十分妥当。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寺庙的宣传工作,
他辅助寺庙内的大法师举行法会,
他联系一些媒体对寺庙内的一些事情进行报道,
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龙泉寺刚开始发展的那几年,
刚好国内的互联网刚刚普及,
张清光赶上了这波浪潮,把寺庙的宣传工作也做到了互联网上。
由于有了好的宣传,加上张清光本人的传奇事迹,
许多的香客游客慕名而来,
想要亲眼见见这位“博士和尚”,
就这样张清光本人成了龙泉寺的招牌,
龙泉寺的名气也慢慢壮大,
如今龙泉寺成了北京城甚至是全国最有名气的寺庙之一,
香火不断,许多人都纷纷到龙泉寺打卡。
张清光的外语水平非常高,
所以在方丈的建议下他主持起了龙泉寺的国际宣传事务,
向全世界的人宣传佛法,
接待外国人的访问,这些大小事情都由他打理。
在龙泉寺修行几年后,张清光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以前对于人际交往他十分不擅长,
但现在他已经可以在各种场合发表公开演讲而从不怯场。
而且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人,
在跟张清光有过短暂的接触后,都跟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张清光已经出家13年了,13年来他修行打坐,
处理院内大小事务,向世界各地弘扬佛法,
他都不曾懈怠,认认真真做好这些事情。
年轻时的迷茫和痛苦在他身上已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智慧的眼神,离开俗世的众多纷扰后,
他寻得了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份宁静。
结语
当年张清光的事情被报道后,有许多人表示不理解,
骂他自私自利,上对不起国家的栽培,
下对不起父母的养育,逃避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
但是张清光没有被这些声音干扰,他如今在宣传佛法,
帮助许多的人远离痛苦,不也正是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吗?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选择,只要不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那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的人,都是应该值得被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