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奶粉出了宝宝头大了是真的吗(“大头娃娃”重现,是虚假宣传惹的祸?)
时隔12年,国产奶粉行业还没从“三鹿”事件中恢复元气,如今又爆出惊天丑闻,虽然本次事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奶粉企业的丑闻,因为那种号称“倍氨敏”的“特医奶粉”根本不是婴儿配方奶粉,而只是一种固体蛋白饮料。
虽然此次的“大头娃娃”事件好像与国产奶粉没啥关系,但是资本市场还是闻声而动,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多家乳制品企业股价纷纷下跌,受冲击最大的飞鹤奶粉大跌10.89%。
02
2003年5月,安徽阜阳出现婴幼儿因饮用劣质奶粉而致中毒营养不良,头大如盆,四肢短小,被称之为“大头娃娃”,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171例,并造成死亡13例的恶劣事件,奶粉行业质量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出,举国哗然,为了躲过国家检测,让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达标,黑心商家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很多婴幼儿被检查患有肾结石。事件导致“三鹿”直接消失,也一度让国产奶粉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但事件最直接也最让人痛心的影响是当年的因食用三鹿奶粉而身体受损不可逆的婴幼儿,据媒体报道很多当年的患儿至今还活在肾透析的痛苦中。
2020年5月,湖南郴州多名对牛奶过敏的婴幼儿,在母婴机构推销员或医院医生的介绍下,食用了一种名为“倍氨敏”的“奶粉”,但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体重下降、头骨畸形、出现红斑,甚至用幼儿出现不自觉地拍打自己脑袋的行为,这些婴幼儿被最终诊断为“佝偻病”。舆论再一次被引爆,媒体纷纷惊呼“大头娃娃”再现。
03
据媒体的最新消息,湖南省郴州市的相关部门将本次的“大头娃娃”事件定性为“虚假宣传”。处理意见是:已对涉事企业下达处罚决定书;企业将联合医院按退一赔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属赔偿,安排患儿体检,涉事医生停职一年。
“虚假宣传”隐含的意思是“倍氨敏”这种蛋白固体饮料的质量是没问题的,只是在推销手段上误导了消费者,违反广告法进行虚假宣传,对涉事企业“一罚了之”?
04
纵观整个事件,只是企业的虚假宣传吗?那倒未必。
本次“大头娃娃”事件,其实是生产商、经销商、涉事医生为利益而合谋的一起将蛋白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
特医奶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奶粉,目的是通过食品技术调整奶粉的成分,来满足患有特殊疾病或是特定医疗状况的婴儿的营养需求。
正因为其特殊性,所以无论是生产标准还是注册审批都十分的严格。具有特医奶粉生产资质的企业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目前全国仅32家,而据媒体报道涉事生产企业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并不在特医奶粉审批生产企业的名单内。
被吹嘘为特医奶粉的“倍氨敏”其实只是一种蛋白固体饮料。那这种蛋白固体饮料怎么会变成了“特医奶粉”走向消费者的呢?
生产商
生产商向媒体解释的时候作出了一副无辜状,我们已经在这种饮料的包装上注明了它是“蛋白固体饮料”,而且生产的产品也是符合“蛋白固体饮料”国家标准的,我们的质量完全没问题,只能怪经销商的“虚假宣传”。
事实是这样吗?可能我们中这种“蛋白固体饮料”的包装上就可以一窥究竟。产品的包装正面是“深度水解蛋白&乳糖酶解配方粉”,与配方奶粉只是一字之差,深度水解蛋白的字眼也会让有牛奶过敏儿童的家长误以为就是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而体现产品真正特质的“蛋白固体饮料”则在很不起眼的地方。
因而,从生产商的包装开始,这种产品就是以伪装为“特医奶粉”为目的的,这是因为这是一个利益和利润都惊人巨大的市场,谁能无底线地伸出一双“黑手”谁就能分得这个市场的一杯羹。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2岁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比例高达40.9%,正规特医奶粉供应量难以跟上,在100%利益的驱使下,各路商家铤而走险。
经销商
从经销商来看,此次涉事的湖南郴州爱婴坊母婴店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患儿家长陈述,他们在购买时被告知是针对婴儿奶粉过敏的特医奶粉。当家长对包装上标示的“固体饮料”提出疑问时,营业员解释说这是“奶粉的别称”。整个购买过程,患儿家长受到误导和欺骗。
但是,从经销商的角度好像也有其委屈的地方。生产商对经销商有着一套完善的销售指引,从经销商的角度,我们也是听厂家的,我们也是“身不由己”的。
涉事医生
事件中最让患儿家属接受不了的是,这种“蛋白固体饮料”成为医生的处方药开给患者。一位患儿的家属称“医生给了我一张单子,被在氨基酸奶粉舒儿呔几个字下面画了一条线,并说这个奶粉效果比较好,一年内不要更换”。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这可是掌握着专业知识的医生呀,这显示是在利用患者的信任去为涉事产品推销,相信这背后也是利益在作怪,涉事医生责任难逃。
这是一条瞅准了市场商机而形成的利益链条,没有那个涉事的企业和个人能逃避责任。
05
但这次“大头娃娃”事件爆出后,却有这样的声音:是家长自己对奶粉的辨别能力不足,也因为贪小便宜而买这些国产的奶粉。但是,这并不是事实,这种冒充“特医奶粉”的蛋白固体饮料售价并不便宜,完全是按特医奶粉的价格售出,价格甚至高于进口的婴儿配方奶粉。家长也不是为贪图便宜,而是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下,甚至完全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都要买这些医生和导购说“对孩子好”的奶粉。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作为父母的消费者,不仅付出了金钱,最让人痛心的是孩子身体受到的永久伤害。
06
湖南郴州“蛋白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事件不是个案,据媒体的报道,去年在青岛、宁波、宜昌等地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甚至在2019年7月,人民日报就曾以《假配方粉怎样流进市场的》为题,报道过湖北一起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事件。
但似乎,媒体的报道并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公众的关注。
如果此类事件不能从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管,如对“固体蛋白饮料”的包装进行严格的限制,防止出现类似“特医奶粉”的包装和字眼,那么类似的事件还会卷土重来。
如果此类事件的违法成本太低,如本次事件一样定性为虚假宣传,实施处罚,那么商家就会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
如果只是在告诫消费者,你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认清产品的质量、生产日期、生产商的资质等等,那么将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落入所谓的专业人士设下的圈套中。
如果此类事件的监管缺失,成为奶制品市场上的监管真空地带,那么将会有更多的无辜者受害,那么将会有更多的祖国未来的花朵遭受摧残。
“大头娃娃”事件绝不能以虚假宣传了事,不然将有更多的不法之徒为利益而铤而走险,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