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属于哪个市(河北围场属于哪个市)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接。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县辖12个镇、25个乡,共312个行政村。总人口42.14万(2016年底),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30个民族。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中国旅游明星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等。
地名来历
县名源于1681年设置的“木兰围场”,木兰围场是满语、汉语的混称。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围场”是汉语,意思是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狩猎。
历史沿革
1、商周,属燕地,称为“鬼方”;秦代,西部濡水(今滦河)流域属渔阳郡,东部索头水(今伊逊河)流域属右北平郡;两汉三国,为鲜卑地。
2、隋、唐,隋时属奚地;唐时,属河北道,北部为契丹地,南部为奚地;辽、金,辽时县境北部属上京道,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东部为中京道松山州松山县,西、南部则为北安州利民县地。金时,属北京路大定府。
3、元代,东部属大宁路松州,南部为惠州,西部属上都路兴州兴安县。为羽林军屯田之地;明代,属开平左屯卫,后为诺音卫,再后划入乌梁海,成为鞑靼人牧地。
4、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正式设置“木兰围场”,直属朝廷理藩院。民国元年(1912年),围场正式改厅建县,曰“围场县”,属热河省;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置撤销,围场县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1989年,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位置境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连。距承德市区138公里,距省会石家庄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
地貌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坝下、接坝、坝上三大地形区,主要位于坝上草原地区,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处为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
气候
围场属北(寒)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冬长夏短;夏半年,受副热带暖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天气温暖多雨,无明显盛暑季节;冬半年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则是这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复杂,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而秋季则气温迅速变凉,气候凉爽怡人。且坝上、坝下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很不一致,小气候差异很大。
水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流多,且均于县境内,水浅流急,受雨水补给影响,流量变化大。可分为滦河和辽河水系。伊逊河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88.5公里,流域内为主要经济区。小滦河自北向南流经西部地区,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95公里,该河源于塞罕坝上茂密的森林,因汇入滦河故得名“小滦河”。阴河源于北部接坝地区,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62.1公里,也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最大的河流。
风景名胜
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御道口牧场草原森林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内蒙古高原——坝上高原地区,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建立御道口草原风景区;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风景区。
3、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以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载入史册。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首次看中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行胜抱神京”的境地。清帝为“肄武绥藩”设立木兰围场,每次秋季到这里举行围猎,史称木兰秋狝。
4、东庙宫。座落于县城以南26公里,伊逊河畔。该庙宫又称“兴安大岭神祠”建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作为嘉庆皇帝“拈香小憩”和接见内、外蒙古、新 疆、青海各少数民族首领随围射猎、赐宴的活动场所。
5、月亮湖。月亮湖是一个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湖,外观形状圆似天上之月,是一处集森林、草原湖泊为一体的自然景点。
主导产业和规划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目标,做大做强县域“1+2”(即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和食品医药产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力助推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
1、光、风、水是围场优势,也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如今,在围场,像毯梁沟村这样的光伏村共有176个,占56.4%。围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
2、围场不断壮大食品医药产业,截至2021年底,围场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7家、认证单品总量4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家,其中25家企业入驻“承德山水”平台,总量居承德市首位。
3、围场马铃薯、胡萝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立河北省著名商标12个、优质产品9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十大马铃薯主粮化基地县”“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药材产业县”。
4、围场全域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中药材种植总面积3.5万亩,除了金莲花外,还种植有黄芩、桔梗、苦参、苍术等40余个品种,是河北省中药材特优区。
5、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带动下,苗木产业成为围场特色富民产业。围场年销售各类苗木9000余万株,总产值近7亿元,苗木产业所提供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户均增收达到5000元至1万元。
6、围场将以壮强现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实施百万亩马铃薯、百万亩林果中药材、百万只肉羊、百万头肉牛产业化项目,着力培育“塞罕坝牛”“塞罕坝羊”品牌,打造北方地区最高标准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冀北优质绿化苗木生产集散基地,争取更多中药材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7、围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县家庭手工业发展服务为中心、巧手创富实践基地辐射全县为目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与百福工艺品和承德上世满绣合作,采取服务中心+基地(示范企业)+专业村+家庭户“创富+”工作模式,打造具有围场满清皇家特色的家庭手工业发展模式和品牌,让“织女”依靠“指尖上的手艺”走上致富路。
8、围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实施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战略,谋划一批红色游、生态游精品项目,建成塞罕坝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塞罕坝建设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中国最佳度假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围场全域旅游发展迈出了实质性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