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退档”风波始末:一场有关教育公平的角力
半岛记者 李红梅
北京大学。图片来源:网络
8月6日以来,北京大学退档河南省两名“国家专项计划”考生一事,引发社会舆论持续关注,北大差点儿被网友喷成了“筛子”。
在汹涌的舆论压力下,北京大学8月11日回应称,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至此,结局似乎皆大欢喜,舆论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北大“退档”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围绕“教育公平”的话题,不少人仍在追问,“国家专项计划”报名信息是否被提前泄露给关系户?本应保密的退档信息究竟是如何流传出来的?
“我差点成为全国捡漏王”
河南省新蔡县一名考生以理科排名第8位、高考536分的成绩,在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通过河南省招办投档提前批北京大学“国家专项计划”。但北大提档20分钟后,以“考生入学后有可能完不成学业”为由退档。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河南省新蔡一中。图片来源:网络
网传的群聊截屏显示,7月19日22:34,网友“yan”在群里求助,称他因国家专项计划被北大提档,又嫌弃他的分太低、可能无法完成学业退了回来。为证实自己说法,20日5:53,他提供了一份北大退档截屏。这名疑似新蔡一中赵某岩的考生说,全省要8个,他是第8个,“我差点成为全国捡漏王”。
7月20日,有匿名用户将北大退档截屏上传到知乎,从中依稀可以辨认出北大申请退档的原因:“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
据了解,“国家专项计划”是国家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2019年北大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计划招生8人,河南省第一志愿报考考生有8人,其中,第6名考生考分为667分,第7名考生考分为542分,第8名考生考分为536分,而第二志愿报考考生中有两名671分的高分考生。
7月10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大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一志愿8人档案,北大招生办公室对第7名、第8名考生予以退档。截图显示,面对退回的档案,河南省招办在录取系统中回复称:“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然而,北大对此回复并不买账,再次以同样理由提出退档申请。而河南省招生办的回复,措辞态度看上去更加坚决:“按照‘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请贵校研究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最后,北大第三次提出退档申请,理由仍无变化。经过3个回合的“拉锯战”,河南招生办最终接受了退档。
北大招生办公室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退档”事件的三回合“拉锯战”。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这一系列操作,北大8月11日声明称,是双方招生办公室“经过充分沟通”,在录取系统中进行的“正常交互手续”。
然而,当北大退档的消息传来时,正常的本科一批录取时间已经错过。这意味着,两位被退档考生的唯一选择就是复读。
失而复得的“入场券”
北京大学“退档”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了解核实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的具体情况。
8月11日,北京大学就河南省某考生3次被北大退档事件发布情况说明。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认为:鉴于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工作采取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方式,已退档的两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
北大决定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微截图
北大表示,对于此次招录工作,学校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和批评,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立查立改,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录取工作制度和程序,继续落实好“国家专项计划”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守招生录取工作程序,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如同命运开了一个玩笑,此前在网上匿名发帖称被北大退档三次的赵同学,重新拿到了北大“入场券”。据荔枝新闻报道,8月12日一早,赵同学就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赴京到北大办理手续沟通相关事宜。
不过,至于北大该不该录取这两位考生,舆论中有两种态度迥异的声音。
支持退档的人认为,学校有招生自主权,北大的做法具有一定合理性,是对考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体现了“善意”的原则。本着“分数优先”的原则,第二志愿补录的学生都达到了671分,比被退档的两人高出了100多分。在许多人看来,不开“捡漏上北大”的先例,也是另外一种公平。
然而,更多人站在了北大的对立面,谴责北大作出的退档决定,认为北大不愿意招收低分考生,有违政策倾向,涉嫌歧视。“倘若清华看到钱伟长零分的数学成绩而拒绝录取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力学之父’了吧。”知乎上,一条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北京晚报》评论此次北大“退档”风波称:教育公平很重要,但如果规则本身存在瑕疵,看上去对一些特殊案例里的考生公平了,实际可能让其他考生觉得不公平。要想把促进教育公平的好事办好,有关部门有必要以此次“退档”事件为契机,及时打好“制度补丁”。
8月14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经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协商沟通,两名国家专项计划退档考生补录工作已经完成。至此,这两名河南考生成功“捡漏”。
泄密者或受处分
网传的“退档流程图”,显示了北大招生办与河南省招生办的沟通过程。问题在于,本该在招生过程中保密的退档信息,是如何泄露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退档流程图”属于招生工作内部流程信息,应予以保密,不会向社会公开。相关部门在进行招生录取工作时,应当对流程信息保存备查,在面对招生争议时,可供监察部门或上级部门查看,以确定招生录取工作是否违规。
涉事考生曾称,退档流程图“是违规弄出来的”。有人在微博上爆出7月19日~22日疑似新蔡一中被退档考生赵某岩的群聊截屏,称河南省招生办一名杜姓副主任和他班主任袁树华是大学同学。《潇湘晨报》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1982年~1986年,杜副主任和袁老师同在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就读。
网友据此提出疑问,他们两人或上级部门,有必要向公众说明,“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报名人数信息是否被提前泄露,以及北大退档截图是如何流出的?
图片来源:河南省招办官网截图
8月14日晚,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官网发布《关于我省报考北京大学国家专项计划两名退档考生补录情况的说明》称,针对网络流传的考生退档过程信息,省招办通过网传“退档流程图”上的IP地址、用户账号等,于7月31日锁定该信息来自某县招办工作用机。经该县查明,系县招办工作人员疏忽大意,考生退档过程信息被他人擅自拍照并上网传播。为此,省招办于8月1日约谈并致函该县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并依规依纪进行处理。
熊丙奇认为,这名“疏忽大意”的招办工作人员可能会被行政处分。他表示,目前招生制度下,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要公开透明,考生可以对招生录取结果提出质疑,要求招生部门根据公开的信息,了解教育考试部门、学校是否违规,从而维护自己的权利。
记者查询发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招生工作人员“泄露尚未公布的考生成绩、考生志愿、录取分数线等可能影响录取公正信息的,或者对外泄露、倒卖考生个人信息的”,其所在单位应当立即责令暂停其负责的招生工作,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者其他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此外,教育部今年3月下发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指出,除按规定应向社会公开公示的信息外,对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阶段性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或向社会公开,严禁非法传播、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