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王国:世界屋脊上被遗忘的地方政权
拉达克位于今天的克什米尔东南部、阿里地区以西,风景秀丽,平均海拔超过了3000米,地貌形态以沙漠居多。
早期拉达克多数人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派,因此历来有“小西藏”之称。在地理上,可谓连结印度与中国新疆南部、中国西藏甚至中亚贸易的枢纽,战略位置无疑极为险要。明清时期,拉达克明确是作为中国藩属国出现的,属于中国的领土。
列城
从词源来看,拉达克之名为藏文音译,意思是拥有众多山口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拉达克属于中国西藏的一部分,先后作为吐蕃等政权的一部分,宗主权几经易手,民众自称格萨尔王之后裔。公元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因政变外逃,建立了拉达克王国。
公元990年,热巴衮再度巩固了拉达克王朝,拉达克之名已定。早期的王朝玛域、布让、象雄三方互相制衡,被称为“阿里三围”,至今还保留着吐蕃时期的一些管理体系。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及格鲁派通过古格王朝,相继传入拉达克,奠定了其宗教信仰体系。
清代拉达克地图
元朝时期,朝廷的宣政院设立了“纳里速古鲁孙元帅府”,职能之一就是管理拉达克地区。洪武八年,明朝在“阿里三围”地区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保障拉达克向乌斯藏朝贡。在乾隆年间,清廷组织编绘的《乾隆内府舆图》中,就明确标属了拉达克的地理情况。
拉达克部族曾经建立小王国,名称有多种,如拉钦王朝、南杰王朝、朗加王朝、胜利王朝等,具有相对明确的王系,传33代历852年,渊源深厚。拉达克首都位于最低谷的列城(Leh),水的来源主要是山上融雪,势力一度向北扩张到了臧斯噶(Zanskar)等地区,接近卫藏。
在1679-1684年,西藏与拉达克、莫卧儿帝国之间爆发了战争,战争的结局是拉达克同时向莫卧儿和中国西藏称臣朝贡。可以看出,拉达克与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藩属关系,当然是事实。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旁遮普一带政权的干预信奉了伊斯兰教。
寺庙
从风俗来说,最典型的拉达克服饰有天鹅绒的Gonchas以及精心制作的绣花背心、靴子和帽子,妇女普遍受到尊重。传统音乐包括乐器Surna和Daman。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为喇嘛玉如寺,最大的庙宇(嘎巴)为数喜米萨寺,神职人员的社会地位极高。在商业贸易上,拉达克派往拉萨的“洛恰(Lopchak)使团”、“海米”(Hemis)商团,蔚为一道贸易风景。
在清朝时,拉达克被驻拉萨的办事大臣节制,归为藩属国。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就三年定期向西藏甘丹颇章进贡。雍正二年六月(1724年),拉达克汗派遣使臣上表朝贡。清廷为了获取周边的情报,拉达克国王定期寄送书信至拉萨,转告清朝驻藏大臣,通过帝国的廷寄通往北京,拉达克成为清朝获取情报的重要媒介。
在政治上,拉达克长期承认清朝的宗主统治,而清廷有义务帮助拉达克维护王室和平定地方叛匪。为了进一步纳入中国的宗藩朝贡体制,1829年道光皇帝曾经赏给拉达克部长五品顶戴花翎,以宣示主权。
拉达克人
大体来说,拉达克人口约为30万人上下,其中以操拉达克语和巴尔蒂语(藏语分支)的藏人以及操印度-伊朗语族的雅利安人为主,部分人操乌尔都语,还有一些外来人口,多数从事农牧业,宗教派别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什叶派、印度教等。从1970年代之后,拉达克的旅游业逐步兴盛起来。
在历史上,拉达克多次遭到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侵犯。而最严重的是1834年,不断扩张的英国势力支持当时的锡克帝国道格拉族政权攻占拉达克,指使东印度公司先头刺探情报,锡克王国查谟土邦总督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尔地方长官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率领5000多人,吞并了这个王国。
锡克王国趁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实质上占领了拉达克,废黜了土王公噶朗加,立立恩珠丹增为傀儡,并入多格拉土邦。不过,各方势力此消彼长,互有输赢。
拉达克商人
到了1846 年,道格拉克什米尔大公古拉伯·辛格与英国签订了《拉合尔条约》和《阿姆利泽条约》,拉达克彻底变成了英国附庸。
之后,拉达克王室及其后裔虽然被允许保留部分王权,有一些优待,但基本失去了自主性,自此这个问题就悬而未决。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有较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