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
今天咱们先讲一个笑话,在清朝啊,铁齿铜牙纪晓岚要进宫面圣,被一位太监给拦住了。
这个太监知道这个纪晓岚才高八斗,便要求他说个故事,否则就不让他过去。那纪晓岚没有办法呀,只好说道,“从前有一个太监”。
说到这里呢,顿了一下就不说了。太监等了半晌啊,忍不住问道,“下面呢”?这个时候就笑了笑说,“下面,下面没有了”。太监是下边没有了。但是太监的事儿,下面还有很多
要说到历史上太监的最早起源,应该是在这个殷代甲骨文上就有记载,在古时候,通过阉割是普通百姓进宫的唯一办法。
太监其实在最早的时候,他也不叫太监,这是明清二朝才出现的称呼,如周朝时称阉割的男人为寺人,在明清以前被称为阉人或者中官,当然叫的最多的呀,还是宦官,为什么叫这个宦官呢?
其实宦就是养的意思,比如宦者养也,所以古人云“养阉人而手宫使”,简单明了就是养几个阉人,在宫里听候使唤。
那么太监净身的原因,无非是为了保证皇帝的这个血脉纯正,皇宫中不允许有其他男性的存在,宫中又需要大量的杂役,很多事情不是宫女所能完成的,所以才有了净身的太监,那太监又是怎么净身的?
过去净身有两种机构
一种是官办的,比如清朝的净身机构,是管理后宫事务的内务府下边的这个慎刑司。
再者就是民间的这个净身专业机构,当然也家庭作坊式的。除此之外还有最厉害什么呢?就是挥刀自宫,比如这个清朝知名的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都是因为这个图慕财富,自己把自己就给切了。
净身风险是很大的,死亡率也很高,只有40%左右的存活率,很多人,都是因为走投无路,才会去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
然而有时,还有另一种情况,你绝对想不到。比如在明朝民间,还掀起过这个自宫潮,不光平民百姓,甚至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是忍痛自宫,想不到吧,为什么呢?
就是太监得势,你想读书须受这个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苦,换这个终身富贵。
在明朝天启三年,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两万人,政府他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一时无措,不得不增加了1500人的名额。
下有自宫之风,上有体制的膨胀,在明朝太监机构的编制,不断扩大,太监们组成了这个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有些大太监,比如这个刘瑾、王振、魏忠贤,他们走上人生巅峰,也极大的误导了底层人民的价值观,形成了极坏的社会风气。
到了清朝,民间的一些职业净身机构已经做的很专业了,手术时这个痛苦和死亡率都比较低,所以很有生意,在当时又是怎么净身的呢?
据这个史料记载,清朝的父母送孩子去净身,首先要支付这个净身费,大约就是五六两银子,整个现在这个人民币,大约也就是六七千块钱。
这么大的手术才六七千块,看起来也算是良心收费,比现在拉什么双眼皮还便宜。
手术前和咱们现在去体检差不多,一定要空腹,前一天就不吃不喝,还要排净这个大小便。
手术的房间也是相对密封的,主要是怕这个手术的人伤着风,做手术时,净身的人会被牢牢的绑住,让你想跑你也跑不了,当然主要是怕这个近身的人乱动,也算是对这个患者负责。
麻醉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高度白酒,一口闷,下酒菜就别想了,再就是分散这个注意力,例如在其眼前悬挂一把刀,与其说话聊天,以这个吸引其注意力,待其感觉到疼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个男人了。
由于净身时卫生条件特别差,一刀子下去,血流如注,人一下就疼的昏死过去了。刀客使用的这个刀,在火上烤一下就算是消毒了。
而止血的方式,则是将刀烤红了,烙在这个刀口处,让其结痂,或是敷上药末止血,有时就是这个香灰,然后抬到这个密封的小房子里,在其身下铺上一层这个草灰,吸收血水,失禁的尿液。
一个月后,伤口愈合才能出来。术后要将一根大麦杆插进排尿管内,防止新肉长出来堵塞了尿道,不然活人就让尿给憋死了,如果发现真的堵死了,那还要再割一次,受二茬罪。
有不少太监身上常有这个尿骚味,很多就是因为净身手术做的不好,割的不到位,或者是割过了头了,导致这个小便失禁。
由于这个人体器官,都有这个重新生长的可能,所以即便入宫后当了太监,每年也要体检一次,就所谓的验净,一旦发现长出来了,就要再割,杜绝发芽,以免祸患后果。
但有经验有头脸的这个太监,往往会想办法逃避验净,甚至使用秘方促进生殖器的生长。
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这个魏忠贤,他本来就是一个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却深谙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就跟这个皇孙的奶娘客是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的,并接近万历皇帝。
地位和权势与日俱增。明熹宗继位后,他和客氏就开始揽权干政,自称9000岁,为历代太监专权乱国的最高峰。
他不仅献春药,怂恿皇帝淫逸,自己娶妻纳妾,抢夺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红颜。魏忠贤也可以说是太监中的第一枭淫。
不止魏忠贤,太监中也是人才辈出,像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这个宦官发迹善财势例中找到了一条直通富贵的捷径,获得了这个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
于是他像赌徒一样,把这个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铺就了一条飞黄腾达之路。
他置传统观念与社会议论于不顾,排斥辅政大臣,盗毁就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使宦官公开地走上了这个明朝的政治舞台。
大权独揽以后疯狂敛财,打着这个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赃枉法,把发财的主意,竟然还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铲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
王振专权乱政,导致这个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把自己也送上了绝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给打死,魂归黄泉,终于还是恶有恶报。
当然了,还有一些正能量的太监。比如汉朝的这个蔡伦,公元75年入宫当了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卜等职。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公元92年,蔡伦任尚房令后,利用这个公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
见这个蚕妇抽丝漂絮后,竹壁子上留下来一层能揭下来的这个短毛丝絮,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了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啊等这些原材料,在这个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错捣抄等方法,适用植物纤维造纸。
终于造出了这个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了奏章,连同造出来的这个植物纤维纸,呈报给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
蔡伦造纸术很快就传开了,人们把这种纸称作什么呢?称作蔡侯纸,蔡伦这一发明,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这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到了第七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这个造纸术。
还有明朝初期的郑和奉命出使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不仅在这个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巅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也做出了这个巨大的贡献。
如今太监已经消失在了这个历史的长河中。
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真正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是封建王朝对人的一种迫害以及一些贫苦人家无奈的选择。
除极少数带有引号的这种成功者之外,大部分太监的一生,都是很凄苦的。还好这个封建王朝,也没有下面啊,也算是还了太监们的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