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土葬比火葬可怕?逝者下葬后的一个月里,腐烂过程是怎样的
自古以来,土葬一直都是我国最常见的殉葬方式,然而,这种习俗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渐被淘汰。
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土葬这种方式,居然非常可怕,这是为什么呢?
土葬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为了尸体不会被野生动物啃食,他们便会将尸体掩埋在一个深坑中。
后来随着时代的更迭,土葬才成为所有人都需要遵守的遗体处理方式,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的尊敬。
毕竟按照古代人的思想,身体是他们的父母授予他们的,不能随意销毁,自然他们也认为火葬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于是,土葬这个传统的殉葬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直到现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开始站出来探讨土葬过程中的问题,甚至还认为火葬比土葬更加优秀。
难不成土葬过程中会发生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我们医疗手段还不算发达的年代,我们一直以为只要一个人没有了呼吸,那么就代表这个人已经死亡了,所以我们就会给他收拾收拾进行土葬。
但其中一部分人是假死,如果在途中醒来还好,我们尚且能救他。
但如果不是呢?
试想一下,一个受伤的病人在经历假死后醒来,结果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埋葬,这个时候他们就只能拼尽全力自救。
但是结果往往是不好的,要么就是棺材中的氧气被消耗殆尽而死,要么就是被进入的土壤掩埋致死。
以上两个,那种都算是十分憋屈的死亡方式了。
当然,现在科技已经十分进步了,我们现在都是依靠是否脑死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已经故去了。
不过就算如此,有人依然会觉得土葬是一种让人十分恐惧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尸体在下葬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脑死亡后,体内的血液将不再流动,将会慢慢凝固住,体温也在不断下降,直到达到室温。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体内的血液会不断下沉,逐渐沉淀到皮肤表面,让皮肤出现瘢痕。
死亡后的第一天,尸体也会形成尸僵,整个身体呈现僵硬的形式,任何关节活动都无法进行。
死后的第二天,我们体内的一些细菌就会开始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分解,这个也与当时的环境有关。
而我们体内那些因为分解而产生的气体和血液发生反应,就会给尸体镀上一点绿色,这个时候看上去就有点吓人了。
体内的细菌继续分解尸体,尸体内腐败气体堆积的越来越多,尸体就会膨胀起来,看上去像是胖了不少。
随着尸体的不断腐败,尸体最终会因为承受不住气体的积累而有了爆炸的风险。
同时,我们的组织会不断变软,产生的血水也会不断顺着耳鼻口这些地方流下来。
到了死亡的第十五天,尸体的软组织已经被分解的变成了可以流动的液体,尸体上的毛发以及指甲也已经逐渐掉光。
可以说,现在的尸体,可以十分容易就将其中的骨头抽出来。
死亡几个月后的尸体,所有的肌肉组织以及器官已经全部消失不见,被细菌分解完毕了。
现在的尸体,只剩下皑皑白骨,这些白骨之后也要经过漫长的分解过程,最后融入到大自然中,成为其他植物生长的养料。
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想想过程,就感觉已经十分可怕了。而且土葬还有其他的危害。
最大的一个危害就是土葬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
因为有的人是因为病菌感染死亡的,这些病菌就算被深埋于地下,依然可以在长时间内保存活性。
就比如让人闻风丧胆的艾滋病,在人死后它可以继续存活一个月左右。
而且现在的棺材因为注重防腐,所以在分解这些棺材时,其中的一些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到土壤中,最后缓慢渗入进地下水,从而进入人们的生活用水。
这样来看,似乎土葬并不怎么好,我们也应当考虑其他的下葬方式了。
现如今,火葬已经是使用最多的殡葬方式了。
通过火葬炉内的高温煅烧将尸体烧成灰烬,之后的骨灰由工作人员或者家属收集起来,之后再装入罐子中进行埋葬。
然而这种殡葬方式看上去很好,但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现在又研究出来另两种更加环保的殡葬方式——冰葬和树葬。
所谓冰葬就是将遗体在液态氮下进行冷冻,然后通过一起将其变成粉末,然后再装入袋子中进行埋葬。
但是这个殡葬方式花费的费用较高,一般家庭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而树葬就要比冰葬更加经济环保了。
树葬就是讲遗体的骨灰放在树根的下面,骨灰就变成了树木的肥料,让树木茁壮成长。
虽然家属们无法给亲人立碑,但是同样可以将树木看做是亲人的化身,也算是聊以慰藉了。
其实说实话,无论哪种殡葬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当在不断摸索中寻找更加合理的方式,在满足所有死者家属的同时,也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