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真实身份:印度王出身不会功夫,结局被毒死,未活150岁
达摩祖师是第一个向中国弘扬佛法的大师,在中国的地位极高,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
他本名菩提达摩,于南北朝时期来到中国,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关于其生平事迹,许多著述典籍中都有记载,只不过存在出入的地方也着实不少。
据《旧唐书》记载,达摩祖师本是北魏时期天竺国的王子。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官修的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典籍。其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性:《旧唐书》涵盖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唐代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 真实性:《旧唐书》的编纂者在资料收集和取舍上较为严谨,参考了大量的官方档案、史籍、文集等,相对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的历史面貌。
3. 历史价值:作为现存最早的唐书,《旧唐书》对于研究唐代前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唐代历史奠定了基础。
4. 文学价值:《旧唐书》的文字简练、叙事清晰,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于后世的史书编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旧唐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可能存在不足,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简略或失传的情况。
由于编纂时代和编纂者的观点和立场的影响,书中可能存在一些主观判断和偏见。 总体而言,《旧唐书》仍然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史料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使用《旧唐书》时,需要结合其他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唐代历史。同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
达摩祖师渡海而来,先是到了南朝,与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话不投机后才启程向北。
达摩祖师和梁武帝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发生在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后。梁武帝听闻后,请达摩祖师入宫,询问他关于修佛寺、造佛像、供养僧尼等的功德问题。
达摩祖师回答说,这些行为并没有功德,因为但求果报,虽有非实。他还指出,功德是净智妙圆,心体本自空寂,不从外世求,而是内求,即见自己心,明心见性就是最大功德。
在对话中,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没有圣。梁武帝急了,问和他说话的是谁,达摩祖师回答说,他不认识。于是,两人话不投机,聊不下去。
在《坛经》中,六祖慧能说,梁武帝不知正法。这是因为梁武帝只向外求,认为建寺、抄经、供养僧人等才是成佛,而没有认识到见自己心、明心见性才是最大的功德。
达摩祖师隐居于嵩山少林寺,最终中毒而死。
神奇的是,后来敦煌人宋云出访天竺、波斯等国,竟然在回程途中见到了本该已经去世的达摩祖师。得知此事后,达摩祖师的弟子匆匆挖开为老师修建的坟墓,发现其中只有衣服鞋子而已。
相传,当初达摩祖师在河南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五年,并在寺中圆寂,梁武帝为之亲自撰写了《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
后来人们发现达摩祖师不在墓中,于是将定林寺改名为了如今的“空相寺”。
同样是在唐代,“东土律祖”道宣律师编撰了《续高僧传》,书中记载道:“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矛盾的是,书中前脚刚说达摩祖师不知所终,后脚便在其弟子慧可的传记中写道:“达摩灭化洛滨,可亦埋形河涘。”
历史上的达摩祖师真实存在,他可能来自西域或印度,出身较为高贵。渡海来到东土后,他由南向北大力传扬佛法,最终去世于洛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