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发现30个与我们大不相同的生活习惯
当我们走进美国这个异国他乡时,这里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那么新鲜有趣。或许你会惊讶地发现,美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惯与我们中国人截然不同,这些不同之处让我们对这个国度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在美国,父母不能随意打骂孩子,否则一旦被邻居举报,将面临被警察调查甚至刑事处罚的风险。又比如,美国人很少手洗衣物,更倾向于使用公共洗衣房的洗衣机和烘干机,而且还会把内衣、鞋袜一起洗,在中国人看来这非常不卫生。在美国,你甚至很难看到人们在户外晾晒衣物的场景,他们普遍认为这种行为不雅观,会降低房产价值。
当然,一些习惯的不同不仅引发我们的不适应,也会激起无限遐想。比如美国人中午不睡午觉,下班后也很少直接回家休息,他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散步,积极地享受下班后的时光。美国的父母也不会随着孩子成年就放手不管,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接受父母疯狂的资源投入和生活规划。这种中国父母无法想象的教养方式,也许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还发现,美国人对于一些传统看法也颇有微词。比如他们不避讳数字13,不介意黑猫道路等所谓“不祥之兆”。美国人也不介意在户外大方展示肌肤,他们喜欢通过晒黑皮肤来增加健康感。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古老的传统观念历久弥新,而美国人的这些开放态度也许正在影响着新一代中国人。
当然,除开一些看法和态度上的差异,我们也发现美国人的很多行为模式与中国颇为不同。比如他们买东西不喜欢每天逛超市,而是每周囤积大量食材;他们上床睡觉前不洗澡,而喜欢早晨起床后洗澡;他们开车出门多于步行或乘公交。这些生活细节造成的不便,也成为我们在美国生活的障碍。
其实,两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不同,源于长期形成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我们不应批判彼此,而是要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暂时居住在美国时,可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选择适应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相信随着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也会逐渐找到融合两种生活方式的最佳途径。
我们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难得的体验。暂时适应这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舍弃自己的生活习惯。相反,这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更多思考,也可能获取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不管我们是短暂地游历异国,还是长期地露营异乡,都请用积极的心态去遇见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