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文峪特大型金矿床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文峪特大型金矿床。文峪特大型金矿床在灵宝县城的西南部,257度方向,与灵宝县城直距约45公里,矿床位于灵宝县豫灵镇的南部,与陕西省交界附近。文峪金矿上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矿山,1981年矿山建成并投产,1992年文峪金矿与东闯金矿合并,矿山日处理矿石1250吨,矿山在2004-2008年间年产黄金均在1.5吨以上,是当时国内重要的黄金企业。矿山经过40多年的开采,现在已经进入矿山生命周期的末期。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太华群结晶基底的基性喷发表壳岩和观音堂组变碎屑岩。基性喷发表壳岩岩性以斜长角闪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岩层走向270—300度,北部南倾,倾角60—80度,南部北倾,倾角70—85度。观音堂组岩性为一套石英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组合,出露于大西峪沟一带,地层走向270—290度,倾向北东,倾角75—85度。第四系主要为坡积物、冲洪积物、采矿废渣等。
矿区褶皱和断裂构造非常发育。褶皱主要是金硐岔—老鸦岔—板石山背斜,背斜轴走向270—300度,西转折端北翼地层倾角20—60度,南翼50—80度,该背斜控制了金矿脉的带状分布。矿区内断裂构造以成矿前为主。矿区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断裂。近东西向的断裂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倾向南或南西,倾角40—60度,控制的矿脉规模大,个别走向延伸近万米,代表性矿脉有894号、530号、505号等矿脉。其它三组断裂延伸较小,一般为500m,但延深大,倾角陡,控制的矿脉薄,代表性有509号、540号矿脉。
矿区内岩浆岩种类繁多,有太古代的奥长石花岗岩、云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伟晶岩、辉长辉绿岩、辉绿玢岩、辉绿岩等。
文峪金矿在矿区发现含金石英脉90多条,主要矿脉有9条,矿区最大的矿脉是505矿脉,其含金储量接近27吨,它也是横穿几个矿区的大矿脉。
505号矿脉,位于矿区中部,在530号脉的下盘,矿脉主要由石英脉、糜棱岩和碎裂岩组成,在1300m标高以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在1297m之下,含矿性较差,至1110m仅见几条十多厘米宽的构造带,矿体垂深841m。矿体总体东西走向长约16公里,分布在几个矿区内。在文峪矿区矿体长4200m,倾向180—220度,矿体倾角37—55度,矿体厚度一般0.17—3.46m,平均厚度1.71m,金平均品位7.26g/t,伴生铅平均品位2.01%。
512号矿脉,矿体长4600m,矿体走向东西向,倾向180—200度,倾角44—47度,厚度一般0.62—1.42m,金平均品位7.68g/t,伴生铅品位0.14%。
530号矿脉,矿体长2300m,矿体走向东西向,倾向170—190度,倾角45—47度,厚度一般0.6—5m,金平均品位11.26g/t,伴生铅品位2.55%。
矿床矿石类型可分为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石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另有极少量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
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白钨矿等。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其次是银金矿,偶见碲金矿及碲金银矿,金矿物成色在809—991之间,粒度以中粗粒为主,其次是细粒金。金矿物形状主要以不规则状、树枝状为主;金矿物嵌布以晶隙金为主。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矿物、重晶石、绿泥石、黑云母等。
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充填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晶族状构造等。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
截止2009年12月底,矿山 累计查明(111b) +(122b)+(333)金矿石资源量981.488万吨,黄金金属量62.87吨,金平均品位6.4g/t。累计消耗金矿石量766.28万吨,消耗黄金金属量56.77吨;期末保有(111b)+ (122b)+(333)金矿石资源量215.2万吨,保有黄金金属量6.09吨,金平均品位2.83g/t。
图1:文峪金矿床金矿脉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