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北京人都知道,中关村当年是卖盘的地方。
那时的中关村一片破楼,卖盘的有的在楼里,有的在外边小树林里。卖的东西以游戏和软件为主。还不便宜,四五十一张。
当然,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更多的是买电脑配件。后来有了电脑城,大楼里一个个小摊,硬盘、声卡、外设,应有尽有。进入电脑城的人都有一种狼入虎口的感觉。
我大学时,去中关村攒电脑之前,会在网上做大量的功课。就这样都不能保证不被宰。那时去电脑城完全不被骗是需要几年功力的。
后来中关村摇身一变,成了北京高新技术集中发展的地区,也成了海淀的核心区。
我现在经常路过中关村一带,有时也去食宝街吃饭什么的。就感觉中关村科技园这些年发展的很快,但是范围到底在哪儿,整个科技园有多大,一直不明确。
所以最近研究了一下,看看中关村科技园到底怎么回事。
中关村科技园现在的正式名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到1988年。那时就是电子一条街,主导产业是电子产品贸易。
第二阶段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简称“试验区”),这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雏形。
从此时开始,中关村正式开始产业化发展,主导产业从贸易向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拓展。
当时这个“试验区” 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整个政策区范围的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大概占海淀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下图中粉红色的区域都是“试验区”,海淀南部大部分都被划进去了。
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海淀区政府为试验区设立了办公室,后来又成立了北京新技术产业试验区管委会。
“试验区”的范围后来几经调整,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都被纳入了试验区的政策区范围,形成了“一区五园”的空间格局。
一区五园示意图
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从1999年6月到2009年3月。
1999年,“试验区”名称变更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此时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包含研发、商贸、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
此时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2平方公里的永丰工业中试基地,以及约0.5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
下图是1999年中关村科技园的分布图:
图片来源: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在这个阶段,中关村科技园逐渐形成“一区多园多基地”的格局,开始在北京全市进行布局。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总面积被调整为23252.29公顷,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德胜园、电子城、亦庄园、石景山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
下图是2008年中关村以及以北地区一系列园区的分布图
图片来源:《经济地理》2008年3月刊
从2009年3月至今,是中关村发展的第四阶段
2009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中关村示范区”)。
这说明中关村不仅要带动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还要引领全国的创新发展。
“中关村示范区”最终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中国新闻网:争取到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朝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迈出新步伐。到2035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战略支撑。
中关村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也印证了这个目标。2015年,中关村园区技术交易额超3 000 亿元,占全国的1/3以上,其中8成以上输出北京以外地区。
2021年,由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单显示,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居前三。
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的空间布局调整为为“一区十六园”,空间面积达到488平方公里,遍布全北京。
“一区”指的是整个示范区,“十六园”指的是区内包含十六个园区。
这十六个园区包括:
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
每个园区的历史来源,发展方向,管理和盈利方式都不同,几句话说不清楚。下边大致列几个园区的数据和产业特色看一下。(表格来源:投资北京)
在2009年的北京市政府文件中,确定将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园政策区面积174.06平方公里。
海淀园之内又包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清华科技园等几十个产业园和科技园。
下图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效果图
图片来源: archdaily
下图为清华科技园照片:
后来北京市政府又提出,在这个核心区里再设立一个核心,即现在常提的“中关村科学城”,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范围大致如下图: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所谓中关村科技园,现在叫“中关村示范区”,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传统产业园的概念,而是在管委会指导下的,纳入政策覆盖范围的一系列片区的总称。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各分园的建设发展进行综合指导,但是没有行政职能和权力,具体权利都在各种各样的其他主体手里。
虽然中关村科技园遍布全北京,但各个科技园内部的运营主体均不相同。比如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科技园”,管理方是“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其中的各个大楼及建筑群又属于不同的公司运营。
整体上,这些园区都归“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它是北京市政府下属的正局级单位。中关村发展集团是为了市场化运作而成立的国有企业,由管委会监管。
以上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大概的起源、发展过程、范围、管理方式等内容。再具体的内容就很复杂了,每个科技园都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再说。
结论:
从最早的电子一条街,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已经成为很大的国家级创新区。国家级的科技园,自然具有最高标准和最好的政策扶持,现在中关村也是全国的标杆之一。
中关村科技园带起了海淀的发展,目前也正在带起全北京,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未来更会走向世界。
本文作者:城市丛谈(KKND2080),禁止转载
部分参考文献:
腾讯网: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享有“中国硅谷”美誉之称
筑讯中国:开发区超自主体典型案例——中关村科技园区
21世纪经济报道: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北京中关村科技园领跑全国,江苏省上榜数量居首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发展实践
澎湃北京:2025年,中关村将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朝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迈进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示意图
投资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统筹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上)
经济地理:北京市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维基百科:中关村
百度百科:中关村科技园
百度百科:中关村发展集团